最近读了朱光潜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知道这本书是从听书软件上听到老先生说“你试抚心自问:你每天真抽不出一点钟或半点钟的功夫么?”和“你能否在课外读书,不是你有没有时间的问题,是你有没有决心的问题”的那一刻起。老先生非常了解青年,甚至能够了解我们这些成长起来的中年人。于是我决定一定要读一读这本书。
书拿回来后,我第一时间翻开了“谈读书”的原文,真心觉得老先生说得太对了。书是一定要读的,每天抽出一点点时间来读书,经年累月下来,也会是一笔不小的财富。但并不是所有的书都要读,要学会甄别,要读好书。并且,不要迷信别人的书单,“别人只能介绍,抉择还要靠你自己”。
朱光潜老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是中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主要著作有《谈美》《西方美学史》《谈美书简》《谈修养》《谈文学》《悲剧心理学》等。
在《给青年的十二封信》里,每一封信的称呼都是“朋友”,署名都是“孟实”,读起来就像是老先生写给我们的信,很亲切。在信里,他与青年人谈读书、谈动与静、谈作文、谈升学与选课、谈情与理、谈摆脱。虽然是发表于近一百年前的内容,对今天的青年人依然有积极意义,原来我们在青年时代遇到的困境,都不仅仅是我们自己的困境。
读完了整本书,我居然学到了科学育儿、缓解当下教育焦虑的方法。
孩子的教育问题一直让我很焦虑。跟着大家一起卷吧,能力不足,不卷吧,心里过不去,一颗心总是在不停地纠结。但看了这本书之后,我似乎可以释怀一些了。
老先生在“谈多元宇宙”中说:“人生是多方面的,每方面如果发展到极点,都自有其特殊宇宙和特殊价值标准。我们不能以甲宇宙中的标准,测量乙宇宙中的价值。如果勉强以甲宇宙中的标准,测量乙宇宙中的价值,则乙宇宙便失其独立性,而只在乙宇宙中可尽量发展的那一部分性格便不免退处于无形。”
这段话读来好像有些拗口,将它与孩子的学习联系起来,就好懂了。孩子的专长在数学,你非拿他的语文成绩与班里优秀的孩子比,那自然是比不过的。如果家长强行要求孩子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孩子不擅长的领域,孩子不仅有可能厌学,还有可能会耽误优势学科的发展。
要看到孩子的特殊性,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不要人家去学美术,你也带孩子去学,也许你家孩子更擅长舞蹈呢?我们做家长的,就是要帮助孩子发现他的天赋,发展他的个性,而不是随大流地去迎合社会期待。
我们做家长的,为了孩子以后能上个好大学,选个好专业,操碎了心。可是什么是好大学,好专业呢?归根结底,我们都是中了社会评价的毒。
朱光潜老先生说,“选课时,旁的问题都可以丢开,只要问:‘这门功课合我的胃口么?”也就是说,选专业时,要选孩子真正喜欢的,而不是单单考虑毕业以后就业的问题。
朱光潜老先生说:“做学问,做事业,在人生中都只能算是第二桩事。人生的第一桩事是生活。假若为学问为事业而忘却生活,那种学问、事业在人生中便失其真正意义与价值。一味迎合社会需要而不顾自己兴趣的人,就没有明白这个简单的道理。”
至于学校,我们总是希望孩子能进入名校,但朱老先生说:“如果一个人真是一个做学问的材料,他终究可以打出一条路来。如果不是这种材料,天下事可做的甚多,又何必贪读书的虚荣?”
说到底,孩子的未来,该由他自己去定义、去拼搏,而不是由我们家长想当然地去安排。
“生命途程上的歧路尽管千差万别,而实际上只有一条路可走,有所取必有所舍,这是自然的道理。”就像《人世间》中的周家父母,周秉义、周蓉这种事业成功的子女必然让父母脸上有光,但周秉昆这种能尽孝于床前的孩子未尝不是一种福报。
我们家长,要学会取舍。
老先生的这本《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虽说是写给青年人看的,但也非常适合与我一样处在迷茫期的中年人。本次读客的新版中还加入了8篇另外想对青年说的话和6段老先生的生平事迹,让我们可以从多角度了解这位老人家,听到他更多的建议。能在这个阶段读到这样一本书,实属我的幸运。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