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下去,你考不上大学。 你一个女孩子,房间乱七八糟的? 你太胖了,不会有人喜欢你的。 动动脑子啊,跟个sha子一样……
以上这些话语,你看着眼熟吗?反正每句话我都耳熟能详。
这些是《好好说话的情绪教养》这本书的作者,在课堂上做的问卷调查,调查的方向是让学生把听过让自己伤心的话写下来,以上只是其中一部分内容。
《好好说话的情绪教养》是金善浩(韩国)所著的一本儿童教育书籍,四川文艺出版社|酷威文化出版发行。
这本书在我书架上藏了好久,直到我妈来我这里住,她先看了这本书,一个固执的东北老太太看完这本书后竟然主动跟我道歉了❗️这让我对这本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你是“取悦症”患者吗❓取悦症患者的心理状态是,只有得到他人的认可才能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当“我”让对方感到开心或满足的时候,“我”就会感到心安,相反,就会感到自己的存在没有任何价值。
很不幸,对照以上的注解,我就是一个取悦症患者,我相信大多数80后90后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归根结底,上一代父母在教育孩子问题上普遍存在着沟通障碍,不会“好好说话”。
父母语言对孩子的影响很重要,轻者像我这样变成“取悦症”患者,重者患有偏执性人格障碍,自虐行为时有发生。
《好好说话的情绪教养》这本书的作者金善浩是一位儿童教育学家,全书以一线教师与孩子的日常对话为基础,剖析孩子的内心需求,聚焦亲子沟通的有效方式。
看完这本书后我决定不再做“取悦症”患者,也不让我的孩子成为“取悦症”患者。
我总结了15条亲子沟通的建议:
1.父母与孩子说话时,应该多关注当天发生的事情,拿遥远的未来说事儿,没有任何效果。
2.如果孩子没有完成当日作业,父母应该拿出足够的时间给予孩子客观说明自身情况的机会,这是孩子学会自我调节的良好契机。
3.让孩子知道,他们不需要一直努力,也能获得存在感。
4.孩子叛逆的真正原因不是青春期,而是他们长久以来遭受的“语言暴力”。
5.当孩子遇到情绪问题时,应该让孩子感到自己的情绪被尊重,可以学着适当的方式表现出来。
6.当孩子犯了错,父母应该对微小的情绪进行细致地调节,尝试对孩子说“没关系”。
7.避免孩子成为偏执性人格障碍,父母要少说一些怀疑孩子行为的语言,同时持有蕞基本的态度是“关注行为”本身。
8.跟孩子说话时,尽量不要说“每当孩子出现不符合标准行为时,这些话就会让孩子感到羞耻。
9.给孩子充分的信任,你的信任会给孩子蕞大的安全感。
10.学会调节自己的怒气,父母说话声音越大,孩子潜意识中越容易产生无力感,这种无力感会把孩子变成一个毫无存在感的人。
11.孩子有压力时,我们要承认压力的存在,而不是批评和怀疑。
12.在孩子感到伤心时,父母应该耐心等待,静心聆听,让孩子直观感受来自父母的安慰和共情。
13.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问题,通过孩子的语言了解孩子的想法。
14.与孩子沟通时注意分寸,考虑哪些话该说,哪些话不该说,给亲子关系加上一个安全防护罩。
15.学会从“我”的话中,分离出父母的声音。我们以教育之名对孩子说出的许多话,实际上很可能不是出自我们的内心,而是复述我们父母曾经对我们说话的话而已,我们只是把父母对我们的期望转移到了孩子身上。
最后,我想说,每个大人都曾经是个孩子,都曾在童年时受过伤。不管生活在什么样的家庭环境中,我们现在内心所承受的痛苦都有一个共同点,很可能都来源于童年时期父母对待我们的态度,或大或小,或深或浅,都会以心灵创伤的名义“传承”下来。
先和自己说声对不起,借此获得安慰。再做一个有温度的父母,对孩子说声对不起。让我们的下一代能够获得心灵上的自由,等他们长大以后,也会懂得自己安慰自己。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