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感谢黑马老师的翻译。上一版的东北大碴子味翻译实在让人无法正式这本小说,虽然还是有几处明显的不完美的译笔。
重读这本书,是因为看到某公众号发了一篇劳伦斯的随笔,出自《无人爱我》,大意是“倘若我从来都没有什么钱,那现在这点足够我生活,也就满足了”还有一句是“倘若我付出的这点努力就让我成名,那我说,它没有那么困难。”
故事大概源于乔治艾略特,年轻的女人出自对知识、智识的尊重,嫁给一个体面的男人。康妮没艾略特那么疯狂,艾略特笔下的女主人公立志要为要写书的男人奉献一生,她则出于浅淡的向往。康妮比安娜卡列尼娜更松弛,也就是更自我,更现代,道德困境要小得多;康妮比爱玛包法利更有教养,学识也更多。在超出单纯的肉欲、对金钱的渴望之外,劳伦斯肯定了充满柔情的肉欲。
我也读过一些托尔斯泰的作品。前不久读托尔斯泰,他关于婚姻的说教至今仍在影响着我。一度无法给予康妮客观的审视。
犹豫到底代表什么?一个女人约定和一个男人私奔,但女人要先出门旅行一个月才一起走。罗道尔夫答应和爱玛私奔,第二天起来只是留下一封信,乘坐双轮马车逃往鲁昂。今天看侯麦的电影,女人选择和别人暧昧但也喜欢自己的男人结婚。我们一向渴望的是何以琛式的恋爱,我喜欢你,你也只能喜欢我,我离开,你必须要为我守身如玉。或许这就是言情小说和纯粹文学的区别。契诃夫写的《带小狗的女人》我曾反复读过多遍,现实生活的复杂和丑陋让你不再有思考纯度的勇气。所以我认为真正推动康妮要离婚的,在于面子,在于流言,在于寂寞。康妮比爱玛幸运,比安娜接受过更多的启蒙教育。或许可以说,随着教育水平的提升,愚蠢的高度也随之提升,但康妮蠢吗显然并不是,她有责任,很少有内心的道德审视,具备着某种真知灼见。她永远不会像安娜卡列尼娜那样在哥哥嫂嫂间活稀泥,做一些蠢事。康妮甚至有点像张爱玲笔下的白流苏,有自我,有失意,有激情。布鲁姆说,劳伦斯被当代女性批评的一文不值,甚至波伏娃在《第二性》里也在批判劳伦斯,但小说的使命,和那些传道的哲学书籍不同。倘若我是康妮,也会爱上那个介于工人与中产之间的守林人,我会毫不犹豫地和他一起逃。会用柔情化了他那铁了心遗世独立的孤独和寂寞。
在这种内在的沉稳与教养高贵的对比下,刻板的阶级标志什么都不是,主流其实也就是崇拜分面包的人,其实是很无趣的。
睡觉!熬夜看小说好幸福!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