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悲剧集》中著名的“To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这句名言耳熟能详,但鲜有人认真地阅读过这部戏剧集合。作者对戏剧的接触不多,上次看的剧本是《推销员之死》,这部戏剧令作者深感震撼。作者认为,通过人物对话的来回,这个剧本揭示了无数朴素而真实的道理。那是作者和戏剧的初次相遇。
然而,作者读到《莎士比亚悲剧集》一半时开始困惑——戏剧如此夸张,究竟有什么魅力?难道不是在看几个情绪化到极致的人物互相博弈吗?这种情绪和表达的浓烈度究竟有何必要?困惑过后,作者与一个戏剧爱好者交谈,逐渐明白了戏剧的魅力所在。
戏剧需要在现场体验。如果我们只读剧本,却没有在现场感受到情绪喷张的压迫感,没有体会到演员全身心投入所带来的表演震撼感,那么很可能难以领略戏剧的魅力。今年2月,在前往广州的途中,作者去看了《乌龙山伯爵》。如今回想,舞台上的表现十分细腻。如果只看剧本,作者可能会认为它无从下手,最后放弃而去。
好的戏剧留有空白。文学之所以吸引人在于留白,其中中国古代风格尤为如此。当然,戏剧是跨越国界的,但优秀的戏剧作品都能通过表演和台词,让观众读懂他们想要传达的心声。即使只说了十个字,观众都能够联想到几百个字的故事。
要区分戏剧的高低。虽然我们总是用相对主义和自由主义来宽慰自己和别人(“没事,你喜欢就好”。“这个剧本再烂,但还是有地方值得学习的”),但事实上,这些粉饰的谎言把自己圈在了一个自我麻痹的套索里,让人误以为自己的剧本很好,实则不然。如果说到戏剧的高低之分,再次回想这本书《莎士比亚悲剧集》。即使作者难以领略到戏剧人物的风采,也不得不承认莎士比亚用词华丽,情节紧凑。《罗密欧与朱丽叶》可谓是写情书的经典。
从所有的故事里,作者最钟爱《李尔王》。这个故事更像是一部史诗,讲述了李尔王的坠落和悔悟的过程。李尔王是个自大的老人,他以为只要有权力和财富,就能得到他所要的一切,包括他女儿们的爱。然而,事实证明他错了,且错误得离谱。他失去了一切,成为了一个无家可归的乞丐。他因小女儿不奉承自己而大怒,最终却被“爱他”的两个女儿伤透了心,受够了苦。里面还有些很有趣的小人物,尤其是一些节奏十足的金句。
最后必须提及这本书的装帧。它是一本精装书,配有藏书票,并用银边装饰。说实话,这本书的设计就像在说:“看,我是多么高贵优雅。”但是,当你打开这本书,开始阅读那些悲剧故事时,你可能会意识到,外表的华丽掩盖了莎士比亚悲剧中粗粝而奔放的情感。
很显然,《莎士比亚悲剧集》是一首后浪倾力倾注的作品。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你可能会笑、哭、愤怒,也可能会深思。但无论如何,你都会被这些故事所感动。《莎士比亚悲剧集》不仅是一本书,更是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自己内心的界限。
生活本身就是一部悲喜交加的戏剧。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在这个舞台上尽情地演绎自己的角色。去阅读吧,去感受莎士比亚的世界,去体验那些情感,惊喜说不定就在背后。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