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萝那城中有两大家族结下世仇,互相残杀。在这仇恨的怀抱中,却降生一对苦命的爱人。他们在夜晚的花园中,以诗的语言互诉衷肠;又在漆黑的坟墓中品尝绝望。这是发生在意大利的真实事件,经过莎士比亚的妙笔,成为了诠释“爱情”最好的故事。以“罗密欧与朱丽叶”式的爱情悲剧为原型,后世的作家写出不可计数的名作,但都没有超越莎士比亚。在语言的雕琢和情节的展开上,莎士比亚是永恒的大师。
云南人民版《罗密欧与朱丽叶》采纳曹禺先生的译本,追求台词的戏剧效果和画面感。相较于其他版本,曹译版的译文更为生动,能够提供更好的阅读体验。曹禺先生不仅被誉为“中国的莎士比亚”,而且是中国莎士比亚协会第一任会长。莎士比亚的作品是他创作灵感的来源。
如果有“还没开始读就知道结局”的书,《罗密欧与朱丽叶》一定名列榜首。这个流传了420年的爱情悲剧早就成为人类文化的常识,但人们仍然打开这个故事,反复阅读和被感动。这就是莎士比亚。他是史上掌握最多英语单词的人(并且亲自发明了2000个单词),对于文字的挑剔程度是极致的。直到今天,仍然可以通过仔细品味《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文字来享受阅读的乐趣。在这一点上,同样身为戏剧家的曹禺先生有着深刻的理解。曹禺先生充分挖掘中文的深厚底蕴,在保留了莎士比亚无韵体文字的美感的同时,也保障了人物对话生动的舞台效果。“假如莎士比亚是中国人,那么他写下的就是曹禺翻译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本书特别收录了莎士比亚协会原副会长、中国曹禺研究协会副会长曹树钧教授的后记,披露曹禺一生唯一的翻译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背后的故事。
名人们对莎士比亚及其作品的评价不胜枚举。 海因里希·海涅认为这部作品的主角是爱情本身,而不是那对著名的恋人。雨果认为莎士比亚的光辉照耀着整个人类。歌德在阅读这部作品时,觉得自己像一个天生的盲人,而在最终“看到光明”。杜波罗留波夫认为莎士比亚是黑暗王国的一线光明,并且他的作品表现出最为理想的道德。别林斯基则认为英国人宁可失去整个印度,也不愿失去一个莎士比亚。丘吉尔认为莎士比亚不仅属于一个时代,而且属于千秋万代。马克思则认为他是人类最伟大的天才之一,一位时代的灵魂。
【作者】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Shakespeare(1564-1616)1564年4月23日出生在英国中部埃文河畔的小镇斯特拉福德。7岁时在离家400米的文法学校念书,因父亲破产,未及毕业就离校谋生。做过生意,当过肉店学徒和乡村教师,18岁时与大自己8岁的农妇安妮·海瑟薇结婚。从26岁起,莎士比亚在24年中写下38部戏剧、154首十四行诗和2首长篇叙事诗。1616年,莎士比亚在52岁生日当天离开人世。为了纪念这位“人类文学圣峰上的宙斯”,4月23日被定位“世界读书日”。【译者】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1910年9月24日出生于天津一个没落封建官僚家庭。23岁创作《雷雨》,25岁创作《日出》,26岁创作《原野》。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第一任会长。一生只翻译过一部作品:莎士比亚的《罗...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读者评价
《罗密欧与朱丽叶》摘要维洛那的夏天找不到这样一朵好花。凡事三思而行;聪明人不生眼睛,疯人何必生耳朵呢?梦本来是痴人脑中的胡思乱想;它的变化莫测,就像一阵风,刚才还在向着冰雪的北方求爱,忽然发起恼来,一转身又到雨露的南方来了。...
莎士比亚及其作品的影响力无需赘述,但由于这些作品涉及诸多历史事件,加之复杂的剧情、情感、文化背景和人物关系以及戏剧这种艺术手法本身的特殊性,对于不少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来说,阅读莎翁的剧作还是会存在一定难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