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听朋友介绍了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和陈忠实的《白鹿原》这两部现代小说,以描写中国农村生活为主题,一直想看看这些小说。但当看到它们的篇幅时,我就打了退堂鼓,不太确定自己有没有毅力读这么庞大的小说。特别是身为一个工科学生,我在学校已经没有很多时间来阅读如此巨著了。然而,最近,工作相对清闲,我有了更多的时间来读书。于是,上个月,我读了《白鹿原》,触动颇深,回想起朋友的推荐,决定深入了解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这个月,我借来了华夏出版社94年版的《平凡的世界》,花了一个星期,终于读完了这部迄今为止我读过的最长的一部小说。
《平凡的世界》以孙、田、金三个姓氏的人物为主线,全景式地展示了陕北黄土地区原西县石圪节公社双水村75年到85年这十年间的变迁。小说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中国农民的三个代表:没有文化,只愿辛勤劳作,唯有在土地里才能找到自我的质朴的农民父亲孙玉厚;略微接受过教育,在改革浪潮中敢于尝试土地以外的领域,挣脱小农意识束缚的农民哥哥孙少平;高中毕业没有机会考上大学,只能回归农村做一个普通农民,但灵魂被万卷书洗理,开始变得不安分。在新的社会变革中,他把这种不安分转变为行动,试图奔向梦中的世界。最终,他还是只能无奈地接受了现实。小说通过各种复杂的矛盾和纠葛,刻画了社会中从黎民百姓到中央官员一系列鲜活的人物形象。这部小说表现了浪漫的爱情与无情的现实、美好的梦想与残酷的现实、传统思想与社会变革之间的冲突,深刻展示了那个平凡的世界里平凡的人们在那个大时代的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既然我相继读了《白鹿原》和《平凡的世界》,不得不对它们之间的巨大差异以及小说的表现与刻画力进行一番比较。自从九月那个阴雨绵绵的中秋的午后,因为百无聊赖而从室友哪里借来路遥的合集,看了他的短篇小说代表作《人生》及其他一些短篇作品后,我便被他对农村生活的娴熟描写深深吸引。然而,十月读了《白鹿原》后,我觉得《人生》里关于农村生活的描述相对于其实在算不了什么。甚至现在我读了《平凡的世界》之后,我还是认为路遥对农村的描写不及陈忠实。虽然路遥成功描绘了双水村大队在文革最后两年的生活,让我看到了那个暗淡年代里农村生活的波澜画卷,但从整体表现水平及社会各层次人物的刻画方面来看,路遥明显超过了陈忠实。在《白鹿原》后面的章节,对鹿兆鹏、白孝文等白鹿两家的二代,为了各自的信仰而走出白鹿村的描写就比前面写两家上一代在村中的明争暗斗的章节要乏味许多。这表明在陈的城乡生活的整体表现能力及社会各层次人物的刻画力上,他明显不如路遥。
此外,路遥的小说几乎刻画了那个平凡的世界里生活的各个阶级,下到质朴的农民孙玉厚,往上就是不算出场较少的高老,也有省委书记乔伯年。他如此细腻地刻画了社会各阶层人物,实在是难得的。因此,如果要在中国现代小说中特别推荐某一部作品,我投《平凡的世界》一票,赞同它排在《白鹿原》之前。最后,我想留下这句名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