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是浔阳柴桑人,字元亮,或称云潜,字渊明。他年少时就有高趣,博学善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他曾著有《五柳先生传》,被当时的人称为实录。
由于家境贫寒,陶渊明起初做了州祭酒的职务,但是他不喜欢做公职,于是不久自行解职返回家乡。尽管州里召他当主簿,他也没有答应。渊明选择种田来维持自己的生计,但因为身体虚弱而处于某种自我放弃的状态。江州刺史檀道济曾去探望他,看到他瘦弱而躺在床上很久了。檀道济对他说:“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 渊明答道:“我没有能力像贤者那样行事,因为我的志向不那么高。” 于是,檀道济为他带了一些食物,并告诫他好好生活。
后来陶渊明当上了建威参军和镇军参军,但他一直想用自己的作品他曾向家人表达过这样的想法:“我想弹奏琴曲来换取一些收入,你们觉得行吗?” 当时的执事者认为他是墨客,于是就任命他为彭泽令。他将公田全部分解下来,让官僚种植秫米,表示自己已经得到了足够的满足。但他的妻子和儿子一直不舍得将其中的一部分田地种植粳米,因此他们使用了两顷五十亩地种植了秫米,另外还有五十亩种植粳米。当年结束时,县里的官员派遣代表前来检查,要求他来会见。陶渊明感叹道:“我怎么能屈服于五斗米的收入,去对付那些小孩子呢?”于是,他当即辞去了官职,并创作了《归去来兮辞》。
义熙末年,陶渊明受命担任著作郎,但他拒绝了这个职务。江州刺史王弘想认识他,但一直没有机会。陶渊明经常前往庐山,在途中遇到了旧友庞通,后者带来了酒具,他们一起分享了这些食物。当他们到达目的地时,王弘也已经到了那里,但他并没有生气。徐颜之,当时为刘柳斥远军功曹,在浔阳与陶渊明相处甚好。后来,陶渊明迁居始安郡,徐颜之常常来浔阳寻找他,他们总是一起喝酒欢聚。不过,当王弘邀请徐颜之坐下来和他一起喝酒时,徐颜之却宁愿喝到醉为止,一直坚持到很晚才离开。
陶渊明不太懂音乐,没有弹奏乐器的技巧,但他仍然有着强烈的情感。由于没有弹琴,他就用手摆弄菊花,以表达自己的感慨。陶渊明常常邀请朋友来家中喝酒,但他从来不强迫他们留下,他会说:“我喝醉了想睡觉,你可以走了。” 至于喝酒,他很自由,没有规定的次数和限制。有时,郡官们会来找他,碰巧他有酒了,他会用头上的布帽过滤酒。他的妻子翟氏也能坚守自己的信念去完成自己的梦想。他认为他的曾祖父是晋朝的一位宰辅,因此感到自己的身份有些低。宋高祖王业渐渐地兴盛了起来,从此以后他拒绝了重新开始仕途的机会。他在元嘉四年去世,时年六十三岁。他被世人尊称为靖节先生。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