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记者采访了一位诺贝尔奖得主,问他:“您在哪所大学学到了最重要的东西?”这位诺贝尔获得者平静地回答:“在幼儿园。” 记者接着问:“您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诺贝尔获得者说:“学到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要拿别人的东西,东西要整齐摆放,饭前要洗手,要诚实不撒谎,打扰了别人要道歉,做错了事情要改正,大自然很美要仔细观察大自然。我一直按照幼儿园老师教的去做。”——摘自《人民教育》
这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回答或许有些出乎意料,但至少可以给我们带来以下启示:
1. 善待他人是成为好人的基础。儿童一开始就学会了把自己的东西分给别人,不拿别人的东西,这些都是做人的重要准则。这些准则成为这位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一生的基础。
2. 习惯决定未来。优秀是一种习惯,习惯是后天培养的。在幼儿园,这位科学家学会了饭前洗手和观察大自然等优秀的习惯。这些习惯和他的成功分不开。现在学校教育的重点应该是培养良好的习惯,一旦习惯养成,成功就近在眼前。
3. 学生需要充分的自由发展空间。幼儿期可能是人一生中最无忧无虑的时期,没有学习成绩的压力,没有考大学的负担,自由自在。这种自由让很多人成为拥有良好品质的人。反思我们的义务教育,学生的空间太小,让他们感到窒息的同时也压抑了他们成才的空间。
1987年1月,75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其中一位获得者被问及:“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一生中最重要的东西。” 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回答说:“幼儿园。”
“那您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呢?”
学者回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整齐摆放,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情要表达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还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习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这位著名科学家的回答出人意料,但直接说明了儿时养成的良好习惯对人一生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良好的习惯会让人受益终身。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
我们追求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好习惯。习惯养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良好的习惯是健康人格之基。幼儿期是培养习惯的最佳时期。我们的责任是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帮助他们迈出成功大门的第一步。我们应该教给孩子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整齐摆放,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情要表达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还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等习惯。这些习惯包含了做人、做事、学习和与人共存的准则,如诚信、爱心、自信、责任、合作、礼节等。比如对摔倒的小朋友主动扶起,实现说到做到,面对挫折不言败展示自信,事事有始有终,放回原地收拾好自己的东西,知道与他人分享,遵守规律作息,专心认真学习等。
作为教育工作者多年,我深刻理解到我们的辛勤和快乐。我们默默无闻地奉献青春,通过培养好习惯,帮助孩子成为优秀的人。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