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男风问题研究(1800-1898)

1 哲学问题

哲学问题

《哲学问题》是英国哲学家罗素的一部著作,全面阐述了他对多项哲学问题的论点,是其早期哲学思想的概括性总结。这本书是几代哲学学生必读的文献,不仅影响了几代中国学者的研究,同时也是哲学初学者的入门读物。 [英]伯兰特·罗素 2023-04-06 18:16:33
1 哲学研究

哲学研究

后期维特根斯坦的代表作是《哲学研究》。在此书中,他主要对其前期有关语言、心灵和世界的思想进行了批评,并提出了相关的新的理解。维特根斯坦认为,语言、心灵、世界三者之间的一致关系发生在语言之内,而非语言之外。他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理解,从而打破了其 [奥]维特根斯坦 2023-04-06 16:58:53
1 古代哲学研究

古代哲学研究

本书为皮埃尔•阿多的古代哲学研究自选集,所选研究文本既包含对“注释”、“术语”的精微解读,也涉及“古代思想、历史”的基本面向。阿多清晰地展示了“阿多将哲学文本的解释能力置于“教学与生活”之中,厘清了哲学在西方古代及现代研究的基本线索和问题, [法]皮埃尔·阿多(PierreHadot) 2023-04-06 16:57:57
1 晚清民国的国学研究

晚清民国的国学研究

近代中国学术在地缘与流派方面的区分是如何实现的?陈寅恪对民国学术的评价是否高过其他学者?他在晚清时期有哪些独特的观察?清华国学院的成立由谁主导,并留下了哪些经验与后遗症?从梁启超于1902年创办《国学报》到终止于20世纪50年代初的无锡国学 桑兵 2023-04-06 16:11:19
1 区域社会发展与社会冲突比较研究

区域社会发展与社会冲突比较研究

马俊亚,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他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史”和“区域社会生态史”。在1996年6月,他获得历史学博士学位,并且在1998年4月获得历史学博士后称号。此外,他还曾于2000年8月至2001年 马俊亚 2023-04-06 15:59:27
1 当代中国近代史研究(1949-2009)

当代中国近代史研究(1949-2009)

中国近代史研究是一个历史分支学科,经过六十年的探索和创新,在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完整的学科体系,快速发展并取得了显著成就。本书以概述和专题相结合的形式,系统梳理了六十年来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历程和进展,重点介绍了该领域的主要成就、有代表性的不同学 曾业英主编 2023-04-06 15:58:25
1 近代中国的不吸纸烟运动研究

近代中国的不吸纸烟运动研究

本书独特的视角探究了近代中国国家与民众关系的演变和塑造。纸烟于晚清传入中国后迅速流行,至抗战前已覆盖全国城乡,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纸烟生产和消费国。不过,近代中国的不吸烟运动却几乎被历史淹没。作者以报纸、档案、回忆录等史料为依据,详细描绘晚清 刘文楠 2023-04-06 15:37:49
1 1800年以来的中英碰撞

1800年以来的中英碰撞

中英交往发生的范围不仅仅局限于两个大国之间,还包括大英帝国和英联邦这些更广阔的背景。《中英关系:过去与现在》这本书是作者基于在剑桥大学演讲的内容而修改而成。作者优美、思想深邃地探讨中英关系,从“战争”、“贸易”、“科学”和“治理”这四个方面 王赓武 2023-04-06 15:22:16
1 中国“人文主义”的概念史(1901-1932)

中国“人文主义”的概念史(1901-1932)

《中国"人文主义"的概念史(1901-1932)》是一篇通过概念史的研究方法,探讨“人文主义”这一概念在近现代中国的逐步生成历史的论文。与学界已有的“人文主义”定义不同,本文尤其关注于概念的词汇形式,旨在回到近代中国的原初历史语境,探索晚清 章可 2023-04-06 15:02:41
1 战争与革命交织的近代中国(1895-1949)

战争与革命交织的近代中国(1895-1949)

为了更好地理解中华民国,本书不采用直线叙述方式,而是通过专题章节的形式,深度阐发中国转型这一中心主题,并将它们综合起来,编织成整体的叙述。尽管本书按时间先后顺序推进,但是每一部的各章都用一种更为聚焦的方式考察那几十年中的特定方面:政治、社会 沙培德(PeterZarrow) 2023-04-06 14:20:31
1 蒙古獨立與蒙中俄關係(1911-1945年)

蒙古獨立與蒙中俄關係(1911-1945年)

本書以蒙古人的觀點,解析蒙古與台灣、俄國的歷史關係,并探究蒙古國取得獨立的真正過程。如果想瞭解蒙古國獨立史,本書是必讀之作。蒙古獨立是蒙古人自願的選擇,並非俄國煽動的結果。此外,蒙古獨立運動曾經不被任何國家支持,在獨立的過程中完全依靠蒙古人 其木格(EnkhchimegBaatarkhuyag) 2023-04-06 14:10:19
1 中国近代外交官群体的形成(1861—1911)

中国近代外交官群体的形成(1861—1911)

科举道路培养了近代从事西式外交的官员。然而,这是一个全新的职业,他们如何适应外交工作?另外,我们如何理解清朝外交机构的运作方式和特点?本文通过研究清代档案中的总理衙门、外务部和驻外官员的履历资料来探讨相关问题。我们关注这些外交官员的出身、选 李文杰 2023-04-06 13:3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