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现代中国文学史
自清末民初开始,《现代中国文学史》全面整理近现代以来的学术著作,旨在为今人反思现代中国社会和精神处境铺建思考的进阶。此时期是社会大变革和文学史上的重要转折点,作者将当时的文学分为古文学和新文学两类,分别以代表人物王闿运、章太炎、刘师培、陈衍
钱基博 2023-04-07 09:39:15
1
20世纪中国语言学方法论研究
《20世纪中国语言学方法论研究》是一本专注于语言学方法论的研究专著。在这本书中,作者通过大量的语料调查、分析和整理,详细探讨了20世纪各国学者在研究中国境内语言(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时所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和理论模型,包括结构语言学、汉藏语言
陈保亚 2023-04-07 07:40:01
1
伟大的海洋
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自然历史博物馆。其中,该博物馆拥有一座藏书50万册的自然历史图书馆,还有照片、影片、手稿等珍贵的收藏品。在编辑《伟大的海洋》时,我们在博物馆的珍藏中挑选出了40本与海洋有关的珍本图书。这些图书不仅具有精美
[美]梅拉尼•L.J.斯蒂斯尼博士(MelanieL.J.Stiassny,PhD)/梅拉尼·L.J 2023-04-07 07:10:06
1
人文学的历史
关于科学史的著作已经很多。但在本书作者任博德之前,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没有一部相关的人文学史。作者将不同人文学科的学科历史资料加以梳理和汇聚,做了一次条理清晰的叙述。随着本书的展开,我们发现,人文学者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某种意
(荷)仁博德(RensBod) 2023-04-07 06:52:16
1
美国人的性格(费孝通先生经典作品)
本书是著名学者费孝通的经典名作。包括了三部分内容:《美国人的性格》、《初访美国》、《访美掠影》。这些内容记录了费孝通先生20世纪40年代在美国读书和考察,以及上世纪80年代重访美国的笔记和观感。本书着重对比了美国文化与欧洲文化、美国人与欧洲
费孝通 2023-04-07 06:26:49
1
老树(作品的背后)
刘树勇 2023-04-05 17:09:08
1
现象学的构成研究
编辑推荐《现象学的构成研究——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学哲学的观念》系胡塞尔所著《观念》的第二卷。原计划将《观念》三卷一同出版,但现已决定单独出版。《观念》三卷内容如下:卷1:《纯粹现象学通论》(约50多万字);卷2:《现象学的构成研究》(约40万
[德]胡塞尔 2023-04-06 19:58:58
1
逻辑哲学研究
陈波,1957年生,是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目前担任北京大学哲学系和外国哲学研究所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他的专业领域为逻辑学和分析哲学,并曾赴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美国迈阿密大学和英国牛津大学进行访学或研究,并取得了丰富的学术成果。他的专著包括《
陈波 2023-04-06 19:28:05
1
哲学研究
后期维特根斯坦的代表作是《哲学研究》。在此书中,他主要对其前期有关语言、心灵和世界的思想进行了批评,并提出了相关的新的理解。维特根斯坦认为,语言、心灵、世界三者之间的一致关系发生在语言之内,而非语言之外。他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理解,从而打破了其
[奥]维特根斯坦 2023-04-06 16:58:53
1
古代哲学研究
本书为皮埃尔•阿多的古代哲学研究自选集,所选研究文本既包含对“注释”、“术语”的精微解读,也涉及“古代思想、历史”的基本面向。阿多清晰地展示了“阿多将哲学文本的解释能力置于“教学与生活”之中,厘清了哲学在西方古代及现代研究的基本线索和问题,
[法]皮埃尔·阿多(PierreHadot) 2023-04-06 16:57:57
1
晚清民国的国学研究
近代中国学术在地缘与流派方面的区分是如何实现的?陈寅恪对民国学术的评价是否高过其他学者?他在晚清时期有哪些独特的观察?清华国学院的成立由谁主导,并留下了哪些经验与后遗症?从梁启超于1902年创办《国学报》到终止于20世纪50年代初的无锡国学
桑兵 2023-04-06 16:11:19
1
区域社会发展与社会冲突比较研究
马俊亚,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他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史”和“区域社会生态史”。在1996年6月,他获得历史学博士学位,并且在1998年4月获得历史学博士后称号。此外,他还曾于2000年8月至2001年
马俊亚 2023-04-06 15:5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