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心灵、社会

1 不要成为无聊的大人(14岁懂社会系列)

不要成为无聊的大人(14岁懂社会系列)

希望诸位能够从这本书中得到一些启示,让平淡的日常生活变得更加充满乐趣。为此,请先摘掉那副有色眼镜,放下自己心中对“常识”的固有看法。尽管世界在我们眼前一片苍白,日常生活也显得有些无趣,但真的如此吗?时间不知所措地流逝,我们也在这种无聊中慢慢 小山薰堂 2023-04-01 06:31:14
1 少有人走的路3:与心灵对话

少有人走的路3:与心灵对话

如果说《少有人走的路》讲的是心智成熟的旅程,而《少有人走的路2》则是讲如何勇敢地面对谎言,那么这本《少有人走的路3》的主题则是人生错综复杂。每个人都必须走自己独特的道路,没有自助手册,没有公式,也没有通用的答案;某些人认为正确的道路可能并不 [美]M.斯科特·派克 2023-04-01 06:29:31
1 你为什么没朋友(14岁懂社会系列)

你为什么没朋友(14岁懂社会系列)

现在,对于朋友间的关系,重要的不是完美的理论,而是在了解现实的残酷后考虑对策。无论长大到多大,人际关系都是道越不过去的坎,特别是对于14岁的少年少女而言。他们常常会感到自己无法顺利结交朋友,苦恼于朋友太少,甚至形单影只。然而,这种想法实际上 桥下彻 2023-04-01 06:27:42
1 心灵晴雨图

心灵晴雨图

《心灵晴雨图》是一本由日本《每日新闻报》的“花一刃”版对河合隼雄的系列访谈整理而成的书。专栏“花一刃”关注“心灵问题”,根据读者的提问及关注程度展开内容。河合隼雄的核心观点是“没有一成不变的人生”。书中的短文独立成篇,读者无需按部就班地阅读 河合隼雄 2023-03-31 08:58:15
1 重塑心灵:

重塑心灵:

重新优化后的语句:"我没有享有美好生活的资格。只有你能给我快乐!为什么你总是听不进去我的话?我为什么总是不开心?"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自己和别人发出类似的声音。其实,这是因为个人的信念系统、沟通方式和情绪管理出现了问题。通过阅读本书,你 李中莹 2023-03-31 07:48:12
1 去学校化社会(汉英双语版)/万千教育

去学校化社会(汉英双语版)/万千教育

1994年,繁体中文版《非学校化社会》(吴康宁译)在台湾出版,激发了两岸学者高度关注和持续研究。为了满足国内读者需要,万千教育编辑部邀请着名教育社会学者吴康宁教授重新翻译这部重要著作。 伊万·伊利奇(IvanIllich) 2023-03-31 03:24:00
1 批判教育社会学九讲

批判教育社会学九讲

本书分为九个主题,介绍批判教育学的起源与主要理论观点。通过对于鲍尔斯、葛兰西、布尔迪厄、伯恩斯坦和艾波尔的概念的反思,本书探讨学校教育如何延续国家权力和阶级宰制。本书通过介绍经典作品的方法,帮助读者完全领悟批判教育社会学的精髓,并引导读者更 黄庭康 2023-03-31 03:10:56
1 美国式“高考”:标准化考试与美国社会的贤能政治

美国式“高考”:标准化考试与美国社会的贤能政治

本书是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尼古拉斯·莱曼的长篇纪实代表作。全书对SAT(ScholasticAptitudeTest,学术潜能测试)的历史进行了一番颇具启发性的详尽梳理,过程令人着迷。从创设这项考试的探路先驱,到莘莘学子在其中受益,各路 尼古拉斯.莱曼 2023-03-31 02:56:54
1 文凭社会

文凭社会

本书主要探讨美国教育发展历史,跨越了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70年代晚期的一百多年。其中,以医学、法律和工程学教育为例,深入剖析了文凭社会的形成、对社会的正面和负面影响,呈现了文凭异化的进程,解释了学校教育与社会分层之间的内在关联。通过反思 [美]兰德尔·柯林斯 2023-03-31 02:54:49
1 卢云的心灵面包

卢云的心灵面包

卢云是一位哈佛大学神学教授和当代灵修学导师。他以365天的灵命日粮为形式,为读者带来了一本灵修读物《卢云的心灵面包》。相较于《心灵爱语》和《负伤的治疗者》,本书所涵盖的内容更加全面完整。卢云最初只是打算写一些关于祷告、独处、静默等熟悉的主题 卢云HenriNouwen 2023-03-30 22:07:41
1 你的生活不该如此,带上心灵去旅行

你的生活不该如此,带上心灵去旅行

这本书记录了Pink在旅途中的见闻、发生的种种奇妙的故事以及温暖人心的心灵感悟。她从2008年6月出走开始,基本上也是在各处行走旅行了五年五个月,如果只是本书里的内容,那么是两年三个月。重要的不是旅行的时间,而是在旅行的所得和心路历程。从风 李慧琪 2023-03-30 22:06:45
1 重新发现自我:一位心灵导师的课堂笔记

重新发现自我:一位心灵导师的课堂笔记

百睿客一直以来都是咨询师、生涯教练以及个人成长工作坊的教练。他响应了自己的精神召唤,去协助人们发现自己的人生目的和使命。对他而言,接受这个呼唤似乎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甚至可能是前一世的事情。当时,他深信一个人越是真正体验到自己是谁,他的生命 [加拿大]克里斯多福·孟 2023-03-30 21:4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