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必经之路

1 青年毛泽东的思想转变之路

青年毛泽东的思想转变之路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然而,中国社会仍保留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性质。封建思想依然存在并反复抬头,与此同时,世界各种思潮纷涌进入中国,中国的青年知识分子在不断探索,寻求改变国家和民族命运的道路。青年毛泽东就是其中之一。此 金民卿 2023-04-09 08:09:23
1 UI那些事儿:新手设计师的成长之路

UI那些事儿:新手设计师的成长之路

本书通过理论讲解和案例分析,详细介绍了初级UI设计师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并分享了作者在工作中的实践经验。具体而言,第1章“移动端组件的认识与运用”主要介绍常用组件的特性及使用场景;第2章“能力效率提升”则针对日常工作、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瓶颈 海盐社 2023-04-09 00:39:02
1 我的字體排印學之路:字體排印新浪潮之父沃夫岡‧魏因加特

我的字體排印學之路:字體排印新浪潮之父沃夫岡‧魏因加特

美國設計教父PaulRand和國際書籍設計大師LarsMüller分別為本書作序。字體排印新浪潮學派之父WolfgangWeingart表示「打破設計原則的唯一方法,就是去理解它。」本書首度收錄了Weingart四十年來的作品集和思考,回顧 沃夫岡‧魏因加特 2023-04-09 00:29:31
1 海海人生

海海人生

《横尾忠则:日本前卫艺术圈最躁动的时代记录》呈现大师间的交往图谱,记录了国宝级设计师激荡人心的青春故事,包含三个主要内容:1.疯狂而意外的个人创作之路:横尾忠则代表着日本另一支脉络的设计风格,充满了疯狂、意外与惊喜,他通过自我风格逐渐形成的 [日]横尾忠则 2023-04-09 00:26:34
1 100岁的人生方式

100岁的人生方式

100岁,还能做些什么?新藤导演仍沉醉于导演这门表现艺术的绝妙之中,对于凭本事的世界,他认为没有年龄限制。新藤兼人站在电影舞台上80余年,电影是他活在世间的证据。他将自己百岁时的感悟写在《100岁的人生方式》这本小书里。这本书充满了对电影的 [日本]新藤兼人 2023-04-08 14:12:07
1 人生实难

人生实难

《红楼梦》有感》等篇目。总之,这部文集透过作者对家族历史和个人经历的回忆,展现了一个中国知识分子家庭的文化积淀和家风传承,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深度。父亲舒芜那代人的才学与际遇,展现了一个文化世家的生活、家教与治学。《人生实难》是作家方竹 方竹 2023-04-07 22:06:10
1 斯图尔特的倒带人生

斯图尔特的倒带人生

一段迷乱、疯狂的流浪岁月,一段温情、意外的特殊情谊——《每日电讯报》将《斯图尔特的倒带人生》评选为“定义二〇〇〇年代的百本图书”之一。该书描写了斯图尔特·肖特的人生,他身兼小偷、人质挟持者、精神病人和街头流浪汉等多重身份,放荡不羁,前科无数 [英]亚历山大·马斯特斯 2023-04-07 21:26:27
1 于丹字解人生

于丹字解人生

于丹是一位著名的文化学者,同时也是北京师范大学的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播工程研究院院长以及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她致力于将古典文化普及传播。在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和《文化视点》等栏目中,通过一系列讲座如《论语心得》、《庄子心 于丹 2023-04-07 21:03:05
1 罗素论幸福人生

罗素论幸福人生

《罗素论幸福人生》一书,详述了罗素以哲学家的身份名动天下,但其真正纯哲学著述仅占全部作品的三分之一。此外,罗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并非因其哲学或文学成就,而是因他的作品对人类道德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该书即是其贡献的一部分。在书中,罗素认为自由与 (英)罗素 2023-04-07 19:25:36
1 通往奴役之路

通往奴役之路

在哈耶克的学术生涯中,《通往奴役之路》一书占有极其重要地位。这本书为他赢得了广泛的注意,也奠定了他的世界性声誉。他在这本书中的论点认为,当时正在计划中的福利国家不是为个人自由的战斗在和平时期的继续,而是朝着专制的方向迈出了一步。因此,他认为 弗里德利希・冯・哈耶克 2023-04-07 18:52:02
1 我的知识之路

我的知识之路

这本自传讲述的是穆勒在1868年威斯敏斯特选举落选后所写的。自传详细记录了他童年时期独特的教育背景,并介绍了他思想和学说的形成过程。此外,自传还重点介绍了穆勒自己的写作、社会活动以及影响他的思想的人物,同时提出了一些当时颇有争议的问题的独到 约翰·斯图尔特·穆勒 2023-04-07 18:31:24
1 人生真相

人生真相

本书是关于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的传记,生动展现了她的成就与能力,植根于她的肤色、她的奋斗、她的挫折、她的责任感、她坚定的信念与梦想。从成长于种族隔离最严重的芝加哥南区,到进入美国一流大学艰难寻找自我;从就职于顶级律所,到重新思考工作的 彼得•斯莱文(PeterSlevin) 2023-04-07 17: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