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个物品中的德国历史(上、下)

1 彼得·布鲁克访谈录:1970-2000

彼得·布鲁克访谈录:1970-2000

他是现代戏剧实验之父、后现代主义戏剧导演的先驱。他以80多部戏剧作品颠覆了人们思考戏剧的方式。彼得·布鲁克被誉为“尚在世的最伟大戏剧导演”,在他的创作探索中,他倾尽一生,永不放弃反思和质疑。从1970到2000年,他与记者玛格丽特·克劳登在 [美]玛格丽特·克劳登 2023-04-06 21:41:43
1 耶拿体系1804-1805

耶拿体系1804-1805

本书是黑格尔哲学体系形成史中第一个哲学体系,即《逻辑,形而上学,自然哲学》中最具代表性的。尽管本书遗留下来的是一份残缺不全的手稿,但具有两方面的重要意义:首先,本书提出的“逻辑学”雏形成为未来黑格尔逻辑学体系建立的理念和雏形,为6年后分三卷 [德国]黑格尔 2023-04-06 20:20:17
1 哲学经典(上下册)

哲学经典(上下册)

本书是精选西方哲学史的经典作品,涵盖各主要时期的完整篇章或精要片段。它既包含代表性思想家和学者的杰出著作,又考虑了过渡性学人的论述。六卷按照时间线索划分为古希腊哲学、希腊化和罗马时期哲学、基督教与中世纪哲学、近代哲学、19世纪哲学和20世纪 福里斯特·E·贝尔德 2023-04-06 20:16:56
1 柏拉图的《智者》

柏拉图的《智者》

《柏拉图的问答篇》》是海德格尔对柏拉图哲学的解读和批判,探讨了柏拉图哲学中的中心概念——思想和存在,并试图揭示柏拉图哲学的思想精髓。通过对柏拉图哲学的深入剖析,海德格尔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哲学思想,即存在主义,阐述了存在主义的基本原则和核心议题 [德国]马丁·海德格尔 2023-04-06 17:20:18
1 历史深处的民国壹晚清

历史深处的民国壹晚清

本书是一套彪悍的关于中国近代百年正史的历史力作,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套全面解读民国正史的长篇历史著作。作者在精研民国史料的基础上,以尊重史实的严谨态度创作,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用通俗易懂、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行笔,全新讲述了1840~1945 江城 2023-04-06 16:08:27
1 历史选择了毛泽东

历史选择了毛泽东

《揭开重重迷雾,披露中共早期领导人的沉浮命运,细解政治强人毛泽东的崛起之谜》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诞生之后,经历了十四年的时间,换了六位领袖,分别是陈独秀、瞿秋白、向忠发、李立三、王明、博古,并经历了一右三“左”的历程。直至1935年的遵义 叶永烈 2023-04-06 16:02:42
1 德国克虏伯与晚清火炮

德国克虏伯与晚清火炮

《技术转移与技术创新历史丛书:德国克虏伯与晚清火炮贸易与仿制模式下的技术转移》是一部探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德国克虏伯向中国转移技术的学术专著。除了考察中国社会从传统向现代转型、自强运动、军事变革等宏观问题,本书还着重分析了李鸿章等人主导 孙烈 2023-04-06 16:01:38
1 当代中国近代史研究(1949-2009)

当代中国近代史研究(1949-2009)

中国近代史研究是一个历史分支学科,经过六十年的探索和创新,在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完整的学科体系,快速发展并取得了显著成就。本书以概述和专题相结合的形式,系统梳理了六十年来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历程和进展,重点介绍了该领域的主要成就、有代表性的不同学 曾业英主编 2023-04-06 15:58:25
1 历史三调(中译修订版)

历史三调(中译修订版)

《历史三调:而是探究与历史写作相关的一系列问题。因此,义和团只是这项工作的“配角”。在某种程度上,《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中译修订版)》也是一本史学理论著作,提供了一种新的探究历史的视角。 [美]柯文 2023-04-06 15:55:07
1 陶希聖日記:1947-1956(上下)

陶希聖日記:1947-1956(上下)

陶希聖先生一生充滿傳奇。在中日戰爭前,他以中國社會經濟史的論著聞名。而戰爭中及戰後,他投身政界,為蒋介石撰寫《中國之命運》及《蘇俄在中國》等作品。他的日記紀錄了1947年國民政府制憲到1949年播遷來台後的改革,是中華民國立足台澎金馬的歷史 陶希聖 2023-04-06 15:51:39
1 大棋局中的国共关系

大棋局中的国共关系

这本书讨论了国共主题,但并不是要以冷战模式来将世界二分。它试图探讨意识形态之外的因素,深入探讨人类在大环境中的命运。对于作者而言,冷战是内战的延续,内战是二战的延续;而二战亦是对一战大小血腥权力斗争的延续。民族主义以及现代主义并未促进我们反 吕迅 2023-04-06 15:33:04
1 什么是最好的历史学

什么是最好的历史学

本书源于哈佛燕京学社与浙江大学历史系共同主办的“什么是最好的历史学”西湖论坛。该论坛聚集了众多学者,他们对“最好的历史学”的界定与探寻进行了讨论。本书将由现任哈佛大学燕京学社社长裴宜理教授和浙江大学历史系主任陈红民教授共同主持完成。本书作者 [美]裴宜理/陈红民主编 2023-04-06 15:2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