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你一颗子弹》独具敏感知觉与细腻笔触,重新审视生活。作者刘瑜将日常生活陌生化,揭示出我们习以为常但往往忽视的多个层面。这些层面虽然分属不同的范畴,但彼此之间却存在着既遥远又亲近的联系。读者不会感到高冷或学院派,相反,能够轻松认同刘瑜的亲切表达。作者以一种奇特的絮语式文体和逻辑,在人物、友谊、爱情、电影、书籍、制度等看似无关的事物中自由创新,将一切重新组合成一个独特、带有立体视角的“生活”风格。
作者刘瑜,2000—2007年曾留学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2007—2010年执教于英国剑桥大学,2010年后任清华大学副教授。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读者评价
我也看过很多人为《活着》写的书评,深刻而透彻,引申意义已经完全超过了余华写这本书的原本面貌,无非是因为《活着》有着太多的时代认同感,以及活着就是活着本身的解读。此时,我对刘瑜所说的不喜欢不理解,同样也有一种“为什么”的质疑态度,后面一想,这是因为我们所受教育所接触的社会层面不一样啊。...
对我来说,这本书就是一个情景喜剧,愉快或不愉快的和周围人事你推我拉着上场,面对宇宙和社会怪状,独自一人面对黑暗的哲理思考。书里金句频现,但我记忆力太差,关上书什么也不记得了,只晓得看的很开心。作者好像那种随时随地想谈恋爱想的上头的小菇凉,所以这本书才这么有生命力吧。...
知道刘瑜,是因为她的那本生活随笔集《送你一颗子弹》,记得曾经有读者评论这本书“就像穿透臭氧与大气的子弹,承载着生活的乐趣与智慧倏然击中了我的心”,当时太年轻,并没有意识到这颗子弹的穿透力到底有多强。我想大抵是因为,刘瑜老师所传达的人生态度也正是我所追求的。...
正如刘瑜在《无用功》这一篇中,列举了她查资料写论文的例子,她借了400本书,最终真正有用的,只有3%。纵使如此,我还是相信没有真正的无用功,人活着,不能过于功利,不能总想着没做一件事都要有利可图。正如刘瑜所说,人的非理性、顽固、自私之地步,匪夷所思。...
我其实很好奇,一个人,要如何受到内心的牵引,去奔向一个并不知道目标在哪里的未来呢?但,刘瑜的文字,为我真实的展现了一个困惑、困扰的女博士形象。什么是独立思考?什么是独立思考?什么是独立思考?我要怎样才能独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