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蒙娜·德·波伏瓦的小说手稿首次公开,其中包括一篇被萨特“判死刑”的小说。这篇小说以波伏瓦的少女时代挚友扎扎为原型,悼念她们之间最深刻的友谊。波伏瓦的养女为这篇小说作了序言和导读,同时还附带了波伏瓦珍贵的照片、手稿和信件。
故事讲述了希尔维初次遇见与她同岁的女孩安德蕾的经历,她们建立了一种深入灵魂的感情,从一起违抗学校秩序开始,循规蹈矩的希尔维一步步走向自由,而生而不羁的安德蕾,则在家庭和礼法的约束下,逐渐成为困兽。
在波伏瓦的一生中,有两次失去对她影响至深,一次是丧失对上帝的信仰,一次是挚友扎扎的去世。扎扎去世后至少30年里,波伏瓦都觉得她的自由是用扎扎的生命换来的。
这篇小说收录于磨铁经典的第一辑“发光的女性”中,此辑包括了《小妇人》、《简爱》、《一间自己的房间》、《形影不离》等五部作品。这些作品呈现了女性自我发现、丰富和创造的历史脉络。
西蒙娜·德·波伏瓦(SimonedeBeauvoir,1908-1986),法国哲学家、作家、女性主义者。1945年和让-保罗·萨特等人共同创办《现代》杂志,致力于推介存在主义观点。1949年出版《第二性》,引起极大反响,成为女性主义的经典。1954年凭小说《名士风流》获龚古尔文学奖。她和汉娜·阿伦特、苏珊·桑塔格并称为西方女性学术的三个中心。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读者评价
为什么安德蕾会拿斧头砍伤自己,为什么她最后会躺在病床上声称自己是家里面的“废物”。这才是让安德蕾最折磨的地方,一方面是自己的思想灵魂,一方面是自己最爱的人。在这条形影不离的路上,安德蕾是挣扎的走着,而希尔维是被推着往前走的。...
形影不离感到在新世纪很多东西反而在光速倒退,突然就觉得很伤心……而且没有一个元素在更新,在现代化科学发展这么快速的道路之上,宗教观念和几千年叠加的压迫让人觉得现在仍然压抑。但她们又因为家族身份被迫还未成年就嫁给一个以前从没有见过的人。...
翻了一下网易云的的评论,很突然地看到有人说最后那部分让ta想起西蒙娜的形影不离。写曾经形影不离的亲近的人的死亡,是很残忍的事,你会一直觉得她还在你身边,波伏瓦却写出来了。波伏瓦是活了很久,但她永远是扎扎那个形影不离的西蒙娜。...
书背上介绍到这是“一部曾被萨特判死刑的小说”,我看到这笑了:我们老师在课上介绍过,波伏瓦写《第二性》有一个目的是对抗萨特的“influencemale”(坏影响。我看着书中的安德蕾被自我意识和家庭、社会对女性的束缚两种力量撕扯,最终被死亡带走,心里很沉重,很想大吼。...
扎扎的生命定格在二十二岁,而波伏娃直至四十六岁才写下这本小说,甚至生前都没有发表。我不知道有多少个日夜,波伏娃会想起这个被烈火舔舐过的女孩、为争取独处空间拿斧头把自己砸伤的女孩、悲痛欲绝地说着“我应该把自己的生命用来反抗那些我爱的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