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如何在数字时代谋生?听起来似乎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
一种来自硅谷,他们认为当下是做艺术家最好的时代。只要有一台笔记本电脑和一部iPhone,你就能拥有一间录音室和一台摄影机。创作成本几乎为零,而互联网发行作品也是免费的。简单来说,人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只要有创意和心动的作品,就有可能成功。
另一方面,艺术家们自己认为,确实你可以发布你的作品,但谁会为它买单呢?音乐、写作、视频和图片等数字内容早已变成了免费的晚餐。
如果艺术家在文艺复兴时期还是匠人,在19世纪还在流浪,在20世纪趋于职业化,那么在21世纪,艺术家们面对着严峻的经济环境。我们先有了快餐,接着有了快时尚,现在又有了快艺术:快音乐、快写作、快视频、摄影、设计、插画等廉价创作。这些被迅速消费的艺术作品,让我们隨時隨地吃得起、買得起……
但在数字、资本统治的时代中,艺术家们似乎并不是唯一面临这种现实的人。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或正在面临着类似的问题。
威廉•德雷谢维奇,美国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美国国家书评人协会奖“最佳评论奖”得主,曾任耶鲁大学英语系教授。他的作品常年发表于《大西洋月刊》《纽约时报》《哈泼斯杂志》《国家》《新共和》等媒体。著作《优秀的绵羊》和《简•奥斯汀的一堂课》曾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榜。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读者评价
参加众筹也好,直接购买艺术家本人的产品也好,采取其他方式支持艺术这种承载精神的容器,去为他们免费的想法付费,不要再让艺术之花凋零,让业内人寒心~参加众筹也好,直接购买艺术家本人的产品也好,采取其他方式支持艺术这种承载精神的容器,去为他们免费的想法付费,不要再让艺术之花凋零,让业内人寒心~...
但是很多时候,那些过于艺术的东西,不是普通人能够明白的,于是,我们将艺术称之为无价的。即便是在这个艺术被大众广泛接受的时代中,艺术家的生活也并没有比之前好过太多,我们大多数人仍旧认为,艺术只适合有钱人去玩耍,因为我们没有办法真正做到通过艺术让每个人赚钱。...
作者是比较严肃提出了艺术家之死这个命题,意图为艺术家找出一条如何与互联网共存的药方。这书也是作者作为访谈录的行为去访谈了25为艺术家,谈谈在互联网时代,年轻的艺术家们被迫做了些什么,成为了怎样的一个人。...
如今的现实是艺术成为了市场部一部分,作者立场是艺术与艺术家必须进入市场,但不能隶属于它,这一存在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对大部分艺术家而言越来越难以维持。导致艺术家在21世纪经济困难的是数字时代下具有压倒性的变革——作品的去货币化。...
但在21世纪、在互联网时代、当今自媒体时代,艺术家们的生存处境又是如何的呢?什么是艺术家?作者在书中并没有给出明确定义,但我们根据百科可以查到,艺术家:专门从事艺术生产这一特殊精神生产的人。陌生的人名、陌生的故事,简短的两句话就概括了一位艺术家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