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8-19世纪,艺术已经取代宗教成为进步阶级的世俗信仰。然而自20世纪以来,艺术的历史,以及艺术与市场、金钱、科技以及政治的关系,都是《艺术家之死》这本书的重要内容。作者是一位作家和文学评论家,他对各种艺术从业者进行了深入的采访。这些人中既有爆红的艺术家,也有在社会环境下挣扎的大量普通艺术家。
现实情况是,艺术已经成为市场的一部分。作者的立场是,艺术和艺术家必须进入市场,但不能隶属于它,这一存在的矛盾对大部分艺术家而言越来越难以维持。有些人靠艺术谋生艰难,有些人只把艺术当作业余爱好。艺术经纪状况和艺术家生存现状也存在着非常不平等的情况。
越来越多的“中产阶级”艺术家消失了!这导致了21世纪艺术家面临的经济困难,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对作品的去货币化产生了压倒性的影响,这也影响到了文化产业。
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在影视、音乐、文学、绘画雕塑、舞蹈等领域,大部分人都曾经或正在面临着艺术创作、市场商业化、流量、粉丝观众读者等内容所带来的深刻体验。因此,《艺术家之死》这本书的大部分内容都很易于理解。艺术家为了生存,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去配合宣传营销活动,但这对于他们自身创作是不利的。面对这种困境,艺术家只能尽其所能地适应和生存,但这个过程又缓慢又充满了不确定性。
住房和租金是艺术家们面临的重大问题,这关系到他们的生活和工作。尽管如此,大城市如纽约、洛杉矶和芝加哥等都是各类艺术中心,会吸引大量的艺术家前来,这是因为它们的环境和人脉等方面都非常有吸引力。然而,物价和房租等生存压力也非常大。有人考虑到理想和现实,在小城市中发展。书中还提到了重要概念“士绅化循环”,以及21世纪都市主义核心词汇——创意。
作者在音乐、写作、视觉艺术、电影与电视等领域从理论和实例方面详细分析了艺术和艺术家的现状和未来。这些话题涵盖了版权、艺术品的投资和收藏、文化资本以及各种艺术机构和电影票房等。
“艺术被驯服了”。
匠人、波西米亚式流浪者和职业人士这三种艺术家范式植根于三类经济体系中。互联网这一残酷有效的驱动力使得一切都受制于市场。文化产业用交叉补贴支持艺术创作,但有时也会捉襟见肘。另一方面,艺术品已经趋于商业化,成为更大的商业操作的一部分,它成为吸引顾客的营销手段。作者对利基市场的分析也十分清晰。作者的总结是,艺术家即生产者,这就是第四范式。
说到底,艺术与金钱的关系是关键。艺术经纪、高校教育、社会中越来越扩大的不平等等都在影响着艺术和艺术家,未来前景仍然任重道远,因为艺术家最根本上还是人。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