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该如何想象地方的发展可能性呢?
池上或许是台湾最有名、自我经营最成功的鄉鎮。在“地方創生”这个名词尚未成为流行用语之前,伯朗大道、金城武树,还有那片无敌稻景,早已成为我们讲到池上时理所当然浮现出的景象。池上米、秋收稻穗艺术节更是将当地主要产业及岁时活动,成功打造成品牌、行销推广的知名案例。
池上如何成为池上?或许我们该问的是:台湾的地方社会具备怎样的能动性,除了壮大自身,更为台湾的未来摸索出一条可能的出路呢?
本书从讲述这块平原的历史及人群开始。从清代到战后,不同统治者的治理政策及疆域划定,地理政治上的界线逐渐明确。从岛内到岛外,不同地区、不同族群的居民陆续移入,产业生计、人群互动、宗教仪式,一步一步凝聚出池上的“地方感”。
1990年代之后,WTO带来的稻米产业冲击、城乡差距及人口组成所造成的社会问题,新自由主义经济对每一个人的生活都造成影响。池上结合官方资源与民间动能,推动池上米认证、发展兼顾生态与观光的大坡池国家级湿地和无敌稻景等景点,充实地方经济,并进行各种形式的财富再分配,规划出一套改变地方的社福制度。
三十年前,社区发展、社区总体营造蔚为风潮,近几年则转型为地方创生,但我们究竟如何想象地方发展的可能性?或者说,我们“该”如何想象?而人类学的视角可以为地方创生带来怎样不同的视野呢?
传统人类学擅长村落研究,透过田野调查及历史文献的爬梳撰写地方的故事。《成为池上》将空间尺度扩大到乡镇层次,纳入“政府”与“人”互动,并着重描写每一个人的行动是如何环环牵动地方的改变。本书也将池上近三十年来的变化嵌进台湾社会发展脉络,从过去的社造到今日的地方创生,地方社会的民主参与,何尝不是社会运动回归在地的生活实践呢?
《成为池上》从对“池上现象”的好奇,写出一个“池上如何成为池上”的故事。
黃宣衛花蓮人。英國St.AndrewsUniversity社會人類學博士,目前為中研院民族所研究員,國立東華大學台灣文化學系合聘教授。長期在東台灣做研究,期望以區域研究的視野,跳脫原住民研究與漢人研究的分野,從人的創造性與侷限性出發,探討歷史過程中,個人、社會/文化與環境之間的關係。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