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2020年度法治人物、中国政法大学罗翔教授全新法律随笔,解读热点案件,思辨法治要义。
◇集结罗翔近两年对法治与社会的观察,论法理、聊读书、谈爱情,人间清醒与你坦诚相见。
◇盘点近年热点案件,理性而不失温度,从N号房事件到张玉环案,如何在现实中追求正义?
◇从法律视角破解电车难题,思辨刑罚边界、胎儿权利等法理冲突,在时事中保持理性思考。
◇收录罗翔走红后的心路历程,不仅普法,更分享人生经历与感悟,附罗翔青年照。
内容简介:
《法治的细节》是中国政法大学法学教授罗翔全新的法学随笔,面向大众读者。
内容包括辛普森案、电车难题、性同意制度等法律基本常识,或N号房、张玉环案等时事热点的案件,多维度培育法律思维,助力法治社会的构建,点亮每个人心中的法治之光。
此外,本书还收录了罗翔在爆红后的心路历程,分享其求学成长经历,袒露其心境的变化与成熟,与读者一起通过阅读与思辨,走出生活中的迷茫时刻,在现实中共同完善法治的细节。
媒体评价:
理性而不失温度,感性而不失高度。这不仅是罗翔老师这样法律传播者的愿望,也是在法治社会中我们应有的态度。——《人民日报》
法律可能让人觉得很生涩,离生活比较远。但是罗老师能让你知道法律跟生活是非常贴近的。他自己本身很懂,所以可以用最简单直白的语言讲出来。——《南方周末》
罗翔老师不仅给你提供法律专业视角下的独特解读,还时不时来一场哲学教育,让你感受到一种被降维打击的快感,获得感和成就感满满。——《第一财经》
外皮是喜感的口音,搞笑的例证;内核则是在多年的实践和思辨中寻求真理,催人上进,成为内容产业中的一股“清流”。这恐怕是罗翔之所以能持续受欢迎的原因所在。——《中国新闻周刊》
罗翔老师满足了人们对有力量的通识教育的想像。用荒诞、极端案件逗笑人的同时,夹带出对尊重生命、尊重常识和对理想主义的呼唤。——《三联生活周刊》
“津津有味”是罗翔弹幕里的高频词。除此之外,人们喜欢他,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他的真性情。——《网易》
罗翔湖南耒阳人,北京大学法学博士现任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刑法学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领域为刑法学、刑法哲学、经济刑法、性犯罪,著有法律普及读物《刑法学讲义》,随笔集《圆圈正义》等。除学术研究与授课外,罗翔教授长期专注于法律普及与法考教学。在校任职期间多次获得中国政法大学学生欢迎的十大教师称号,2018年入选法大首届研究生心目中的优秀导师。2020年初,因其刑法课视频中所举的案例幽默风趣,意外爆红网络,一时形成“千军万马追罗翔法考”之势。其上课视频截图所制作的表情包在网络上疯传,被称为“一米九的法律男神”。3月9日,受邀请正式入驻bilibili视频网站,创造极速千万粉传说。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读者评价
《法治的细节》是我拜读的罗翔老师的第三本书,第一本是罗翔老师的《刑法学讲义》,第二本则是《圆圈正义》,相较于刑法学讲义的系统性以及圆圈正义的话题的广泛性,《法治的细节》真是书如其名,全书分为法律与道德,法理的思辨,正义的思想,性刑法,读经典,对话六个部分,前四个部分都通过各种经典的案例对引发的相关法律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能引发读者深深的共鸣,罗翔老师以他特有的虚怀若谷的叙述方式时刻唤醒着我内心深处最朴素的价值观。...
这本书刚开始的时候网上褒贬不一,现在差不多读完,我个人的感觉是,带给我的三观是很震撼的,是真的有带给我不一样的感觉。有时感叹为什么没早点读到这本书但同时又觉得如果早一点去读也未必能理解到里面的含义。我们有时候说话很容易会陷入一种相对主义诡辩论里面,但是我们却不知,还以为就是如此。...
法律的终究目标是追求公平正义,在制定法规时,要考虑社会风俗、道德规范、生活常识等,它不能背离人们朴素的是非观。法律是权力机构来制定执行的,需要警惕强权力在裁判的过程中的越界危险,伤害做为弱势方的普通人。...
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接触到第一起案件就是涉及强奸罪的案件,当时也有人持如果激烈反抗就不会被强奸的言论,那是我第一次对“受害者有罪论”深恶痛绝,为什么家长和社会不能朴素的去教育男孩子不同意就是不同意,同意才同意呢?...
书中对于死刑废除的讨论也令我陷入思考,对于废除死刑似乎有着很多合理的支撑论点,比如错判的不可挽回性以及对于犯罪分子的惩戒力度可能反而不及长时间持久性的惩戒比如无期徒刑等等,似乎废除死刑确实有着其合理性,但是罗翔老师说的一点让我印象很深刻,我们经常陷入一种及其伪善的思维逻辑,比如以讨论各种所谓合理性而忽视受害者亲属的想法,对于他们来说,以命偿命是一种不需要讨论的,最能平复他们内心愤懑与不公的做法,我们凭什么要因为我们所谓的各项合理性从而牺牲他们的内心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