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电影的原著作者是1966年击败了「魔戒」系列而获得世界科幻大会雨果奖「永远最佳系列小说」的作品〔变人〕〔机械公敌〕。故事背景是一个统领疆域广达数百万星球的古老银河帝国,正在缓慢步上无可挽回的衰亡之路。哈里·谢顿(Hari Seldon)是未来史学的创造者,他计算出在银河帝国滅亡后随之而来的将是一个长达三万年充满战争及文明崩溃的黑暗时代。为了减短人类将受到的痛苦,一个改变历史巨轮运行方向的奋斗就在哈里·谢顿的带领下展开了......
加尔·多尼克(Gaal Dornick)应聘前往帝国首都传特星(Trantor),一个拥有四兆人口,全星球表面及地底深处皆为人工建筑所覆盖的帝国行政中心,加入谢顿计划的研究。但帝国公安局(Comission of Public Safety)早已因谢顿的研究指出了帝国的覆亡,一直视谢顿为擾亂杜会、破坏民心的大敌。藉着扣押多尼克之便,帝国公安局对谢顿计划举行了一场秘密的听证会。然而这场听证会的举行正是谢顿为了完成计划所运用未来史学的第一步......
谢顿计划利用编篡百科全书书的方式来收集人智的科技知识,经由这样的方式来缩短黑暗时代。在经过谢顿的雄辩后,帝国公安局决定稍作让步,做出名为帮助,实为流放的决定,限期谢顿在六个月之内把编篡百科全书的基地搬迁到银河旋臂的边缘,帝国疆域的边界——端点星(Terminus)。原本六个月的时间是不够这么大规模的迁移行动的,但端点星原本就是谢顿计划的目的地,他们很快地就完成了迁移,将端点星称为「基地」。谢顿在基地留下了一个时光库(会随着危机的到来而开启),并留下了「在银河系的另一个端点,建立一个第二基地」的话语,随后哈里·谢顿也跟着与世长辞。
更多相关信息,请到誠品書店查看《基地三部曲1基地》。
埃薩克•艾西莫夫(IssacAsimov,1920-1992)本世紀科幻文壇的超級大師,也是舉世聞名的全能通俗作家。他與克拉克(ArthurClarke,1917-)及海萊因(RobertHeinlein,1907-1988)鼎足而立,同為廿世紀最頂尖的西方科幻小說家。除此之外,在許多讀者心目中,他還是一位永恆的科學推廣者、理性主義代言人,以及未來世界的哲學家。艾西莫夫出生於蘇聯,三歲時隨父母移民美國,十八歲的時候第一次投稿科幻雜誌獲得採用,從此就踏上了科幻創作的不歸路﹔二十一歲的時候寫了科幻中的經典短篇「夜歸」(NightFall),之後就開始了基地系列的寫作﹔他的另一套鉅作則是機器人系列,著名的「機器人三大定律」(TheThreeLawsofRobotics)也是出自其手,同時ROBOTICS這個字也是艾西莫夫...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读者评价
《银河帝国》这整部书好像有15册,这才是第一册。但从这仅仅一册书中,我已经感受到了那种无与伦比的宏大社会进化构想,不由感叹不愧是神作,也佩服阿西莫夫的牛逼。这第一册中共有5个故事,分别是:谢顿创办基地、3次谢顿危机,及1个衔接后两次危机的背景性质的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