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基本是在散步时听完的。《银河帝国》这整部书好像有15册,这才是第一册。但从这仅仅一册书中,我已经感受到了那种无与伦比的宏大社会进化构想,不由感叹不愧是神作,也佩服阿西莫夫的牛逼。
刚开始听着,是有点晕的,因为书中的故事老是出现断裂式跳跃,并不连贯,甚至每个故事的主角和背景都不一样。后来才发现,这本书的主角并不是某个或某些人,而是一个社会。所以,它的主线其实就是社会的进化:书中那个“银河帝国”的衰落、崩溃及以后逐步重建的过程,书中设计了一套根据所谓“心理史学”推演出来的社会演进过程。
所以,此书以“基地”这个特殊的社会为主角,挑选了社会发展中的几个里程碑式的关键片段,都有自己不同的主角。这些故事,在书中被命名为“谢顿危机”,推动着剧情的发展。这第一册中共有5个故事,分别是:谢顿创办基地、3次谢顿危机,及1个衔接后两次危机的背景性质的小故事。每次危机中,阿西莫夫都以内部、外部两方面的压力来分析。
故事1:创办基地 - 故事内核:在银河外缘的端点星建立“基地” - 主角:“心理史学家”谢顿 - 解决力量:银河帝国对“心理史学”推演结果的害怕
故事2:第一次谢顿危机 - 故事内核:政权从“银河百科编辑部”转到市长手中 - 主角:基地首任市长-哈定 - 内部压力:“银河百科编辑部”的神圣使命感 - 外部压力:邻国的入侵 - 解决力量:基于“核能”的世俗政权力量
故事3:第二次谢顿危机 - 故事内核:基地利用“科学宗教”的力量瓦解了邻国的威胁 - 主角:基地首任市长-哈定 - 内部压力:基地内部要求主动进攻的“少壮派” - 外部压力:邻国的最后反扑 - 解决力量:基于“核能”的科技宗教化
故事4:插曲 - 故事内核:基地输出“核能”攻城略地是遇到的矛盾 - 主角:两个商人 - 内部压力:基地新出现的“行商”力量 - 外部压力:基地以科技宗教为主的“核能”影响力战略被高度警惕 - 解决力量:金钱的影响力扩张更甚于宗教
故事5:第三次谢顿危机 - 故事内核:基地利用自由贸易的力量攻城略地 - 主角:基地首个行商王侯-马洛 - 内部压力:宗教保守力量 - 外部压力:外部对宗教的排斥和反扑 - 解决力量:基于科技创新的自由贸易
在这些“历史”事件中,虽才短短一册,阿西莫夫却已探讨了科学研究、宗教、自由贸易等多种推动社会发展的力量,并将之戏剧化的呈现出来。书中最核心的概念——“心理史学”,按照作者的解释,是根据社会群体心理的变化,来推演历史进程的一个数学学科。看上去非常的高大上和玄虚,其实就是“社会发展学”(或“社会进化学”)——当然这个“社会”的概念包括了以往的社会(即历史)、作为社会整体概念组成的政治、文化、经济、科技等等因素。
当然,从这段“基地”发展的历史中,我也看到了欧洲的近代发展过程的影子:大航海时代“天主教”的宗教性输出,到英国成为海上霸主后主导的“市场经济”输出。那么,接下来会是什么呢让我们来看看阿西莫夫对社会进程的理解吧!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