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索寓言全集》(精装)的内容十分丰富,题材相当广泛,从不同角度显示了古代希腊的社会现实和风土习俗。尤其集中反映了下层社会里奴隶的思想感情。除少数以人、植物或无生物为主角的故事外,《伊索寓言》里的角色都由动物担任。这些动物和人一样,会思考,能说话,具七情六欲,也有贤愚不肖之分,从本质上说仍是人的化身,代表着当时社会上的各色人等。
《伊索寓言》同样也是日常生活经验的总结,为人处世训诫的宝库。广泛使用拟人化手法,借助动物的典型形象,无须交代角色背景,从而省却不少笔墨,更有利于突出寓言的主题。寓言旨在寄托教训,阐发哲理,所谓“手写本事,神注言外”(林琴南《春觉斋论文》)。但其艺术感染力的大小,仍取决于讲述故事的技巧。
《伊索寓言》的大多数故事情节紧凑,意蕴丰厚,场景典型,角色刻画绘声绘影,生动传神。令人读后兴味盎然,从中获得深刻的启示和教益。故事通常以篇末的几句教训作结。这些教训多半与故事切合无间,具“画龙点睛”之效。有的则显得牵强附会,有“画蛇添足”之嫌。一般认为,篇末教训大都出自文人手笔,并非伊索本人的创作。
其实,哪些寓言是伊索的“真作”(canon),迄今尚无定论。普遍认为,《伊索寓言》是流传于民间的众多寓言的汇集,是当时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古希腊人长期积累而成的集体创作。仅仅因为伊索特别擅长讲述故事,所以一俟寓言作品面世,古希腊人一概将之归入他的名下。
伊索(Aesop620--560B·C)在基督诞生前约600年,也就是2500多年前出生在希腊。伊索童年期是一个哑巴,只能发出奇怪的声音,用手势表达他的意思;再加上他长的又矮又丑,邻居都认为他是个疯子。但是他的母亲非常爱他,时常讲故事给他听;他的舅舅恨这个又矮又丑的外甥,常常强迫他在田里做最艰苦的工作。母亲去世后,伊索跟着曾照料过他的老人,离家到各地去漫游,因此学到了许多有关鸟类、昆虫和动物的故事。他们在一起过了好多年快活的日子。后来,伊索被牧羊人卖了,从此以后伊索就变成一个奴隶。有一天,伊索梦见了幸运之神和气地向他微笑,并把他的手指放进他的嘴里,放松他的舌头。醒来后,他以外地发现自己已经可以说话了。大家都喜欢伊索说故事,也都敬佩他过人的聪明。伊索曾经靠机智救朋友和主人的急难;凭机智避免敌人的伤害,解除奴隶的桎梏。据说伊索因得罪特耳菲人而被陷害...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读者评价
在不谙世事的孩子看来,小妖怪可可爱爱,憨态可掬。其实,用类似寓言的形式,来刻画成年人的世界,这在古希腊早已存在,而《伊索寓言》可以说是开山鼻祖。它是一部直面现实、人间清醒的经典寓言故事集。这是《伊索寓言》不同于《安徒生童话》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