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道强烈推荐《生活与命运》,认为它是他最想为读者推荐的一本书。全球多家媒体如《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卫报》、《世界报》等也倾情推荐,将其誉为当代的《战争与和平》和20世纪最伟大的俄语小说。这本书围绕一个家族在时代变迁中的故事展开,以托尔斯泰式的宏大视角和写实笔法,讲述了沙波什尼科夫一家在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经历,并通过家族成员各自的遭际串起上百位出场人物与一系列交叉延伸的历史事件。
1960年,瓦西里·格罗斯曼(Васи́лий Гро́ссман,1905—1964)完成了这部长篇历史小说,但苏联当局负责意识形态的执鞭苏斯洛夫称此书比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更加危险,要过二三百年才可能出版。封锁长达二十年后,1980年,《生活与命运》历经坎坷首度出版,并引起了巨大轰动。
格罗斯曼女儿叶卡捷琳娜·科罗特卡娃授权中文版,译者为著名俄苏文学翻译家力冈。独家收录罗伯特·钱德勒长文导读《为长眠者发声》。格罗斯曼是世界上用文字记录犹太灭绝营惨况的第一人,也是二战后首位起而反抗苏联极权的作家。他的独特经历和人道主义勇气,使本书具有足以令强权胆寒的震撼力。读来依然具有深刻的感染力。
该书全面描写了斯大林苏联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是一整个时代的画像和心灵史,极权体制下复杂多面生活的一部百科全书,也是20世纪最黑暗的一段历史的深刻反思。对战争真情实况的描写、纳粹灭绝营、苏联古拉格的哀歌与沉思,以及对人生、政治和历史命运的哲思与探讨都被深刻地描绘了出来。
如同《战争与和平》一样,《生活与命运》被认为是一部伟大的书,是现代俄罗斯文学的最高成就之一。全球多家媒体和名人都向这本书致以高度评价并强烈推荐。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耳语者》作者奥兰多·费吉斯认为该书比他知道的任何一本书更能让读者了解二战时期的苏联,并迫使我们思考极权主义的本质。弗朗索瓦·富勒(著名史学家)认为格罗斯曼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首位起而反抗苏联极权的作家。马丁·艾米斯(英国著名作家)则认为格罗斯曼是苏联时代的托尔斯泰。琳达·格兰特则认为格罗斯曼真正的主题是善的力量,正是善对抗着极权主义的人性丧失。
瓦西里·格罗斯曼Васи́лийГро́ссман(1905-1964),苏俄记者、作家。1905年生于乌克兰别尔基切夫,早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数学物理系,当过化学工程师,1930年代投身写作行列,得到高尔基、巴别尔等文坛大家赏识,入选苏联国家作协。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作为《红星报》战地记者随军四年,大量报道莫斯科、库斯克、斯大林格勒和柏林等地前线战况,是揭露纳粹德国死亡集中营真相的第一人。战后发表小说《人民是不朽的》《为了正义的事业》等。1960年完成长篇小说《生活与命运》,手稿被苏联当局抄没并禁止出版。1964年格罗斯曼因癌症病逝。1974年,在安德烈·萨哈罗夫、弗拉基米尔·沃伊诺维奇等人帮助下,手稿被拍摄在缩微胶卷上偷运出苏联。1980年代初,《生活与命运》在欧美各国相继问世,1988年在苏联出版。译者力冈(1926-19...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读者评价
读了一半,有点想放弃了,果然我不适合读俄罗斯文学,虽然对俄罗斯的历史很感兴趣,但是感觉他们的文学不像他们的性格那样简截了当,反而会各种冗长多余。而且太专注于批判苏维埃政权的专制和恐怖统治,而忽略了是什么因素让俄罗斯人民不管男女老少都扛起武器投入到卫国战争中去,难道都是被统治者逼的吗?...
然而,本书里没有看到作者的激昂与愤怒,没有看到作者的颓废与绝望,支撑下去的应该不是仇恨,死亡并没有带来救赎,他带着历史的良心一般去纪实,去思考人性,思考何为活着。我们无法在本书里找到战场里的苦难,苏联人关注的是乐观与英雄,他们展示了无与伦比的英雄主义与自我牺牲,但是我们可以德国人的中肯记录中看到:俄国人手挽手,唱着歌,欢呼着叫嚷着“乌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