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尔福三部曲”包含《燃烧的原野》、《佩德罗·巴拉莫》和《金鸡》。鲁尔福被誉为魔幻现实主义小说流派的开山鼻祖,是“拉丁美洲新小说的先驱”,也引领了拉美“文学爆炸”的潮流。如果没有鲁尔福,或许就不会有《百年孤独》。事实上,经典开篇的雏形灵感来源于《佩德罗·巴拉莫》。加西亚 ·马尔克斯在鲁尔福的作品中“找到了继续写书而需寻找的道路”。尽管生命只留下了篇幅极其有限的作品,鲁尔福却被众多作家奉为文学偶像,例如加西亚·马尔克斯、大江健三郎、勒克莱齐奥、余华、莫言、苏童等等。此丛书经由知名翻译家/学者赵振江、屠孟超、张伟劼、金灿从西班牙语直译,并收录了加西亚·马尔克斯长文序言、作家自述、鲁尔福基金会献词等珍贵内容。此外,丛书封面独家采用鲁尔福私人摄影,展现作家眼中广袤而迷人的墨西哥大地,让藏读两宜。
《燃烧的原野》是鲁尔福的首部短篇小说集,共有17个故事,讲述拉美土地上最后的男人和女人。这些人所处的平原是绝望势如野火,将硬牛皮般的大地烧个干净。因为穷,一头牛可以决定一个少女的命运。分到了地,可那里连一棵挡风的草也没有,不小心掉下的雨滴被干渴的大地一口吞下,转瞬没了影。为了为可怜的牲口讨草吃,一个人犯下了罪孽,结果却躲了大半辈子,因为他们还不肯放过他。在平原上,风是暗黑色的,时间是漫长的。谁也不记得时间,只听到这在万物的孤独中包含着的寂静。对于所有人来说,死是一种希望。
很多名人都对鲁尔福的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加西亚·马尔克斯说:“对于胡安·鲁尔福作品的深入了解,终于使我找到了为继续写我的书而需要寻找的道路……他的作品不过三百页,但是它几乎和我们所知道的索福克勒斯的作品一样浩瀚,我相信也会一样经久不衰。”《卫报》称鲁尔福的作品短而精,可以在几天内读完,但这只是进入其未知疆域的第一步。向鲁尔福世界的探索是文学史上一段颇为动人的旅程。卡洛斯·富恩特斯认为鲁尔福反映的是“我们土地上最后的男人和女人”。奥克塔维奥·帕斯表示,鲁尔福的文字揭示了“一种并非我们的双眼所看到的景色,而是在我们视力所及的事物后面的景色。一种从来不叙说自身而叙说他物的景色,甚至是更加遥远的景色。这是一种形而上,一种宗教,一种人和宇宙的思想。(……)鲁尔福是唯一给了我们一种墨西哥景色的意象而不是对墨西哥景色的描写的墨西哥小说家。”苏珊·桑塔格则认为,鲁尔福的小说不仅是20世纪文学的杰作,也是20世纪影响最大的书籍之一。吉狄马加则指出,是胡安·鲁尔福第一次真正打开了时间的入口,才让他着魔似的将“地域主义”的写作推到了一个梦幻般的神性的极致。余华则认为,在《佩德罗·巴拉莫》和《燃烧的原野》的写作中,鲁尔福显示了写作永不结束的事实。张佳玮则认为,鲁尔福的小说像墨西哥乡间游荡的,无头无尾,歌词迷离的忧伤歌曲。
胡安·鲁尔福(1917—1986)墨西哥小说家,被誉为“拉丁美洲新小说的先驱”,一生只留下篇幅极其有限的作品,却被众多作家奉为文学偶像。墨西哥国家文学奖、比利亚乌鲁蒂亚文学奖、西班牙阿斯图里亚斯王子文学奖得主,墨西哥语言学院院士。与奥克塔维奥·帕斯、卡洛斯·富恩特斯并称墨西哥文学20世纪后半叶的“三驾马车”。1917年,鲁尔福出生于墨西哥哈利斯科州的小镇。处女作刊发于自创杂志《美洲》,此后陆续创作了一系列短篇小说,并于1953年以《燃烧的原野》为题结集出版。1955年,《佩德罗·巴拉莫》问世。小说不仅立意深刻,在艺术形式上也富有新意,迄今仍被认为是“拉丁美洲文学的巅峰小说之一”,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1956年,鲁尔福回到首都写作商业电影脚本,此后不久《金鸡》完成。《金鸡》于1964年拍成电影,文本却直至1980年首次面世。1986年,鲁尔...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读者评价
书写的好的最直接特点就是拿起来就放不下,这本书就有这样的魔力。总是能用碎片化的表述,在万花筒中看到一个貌似散乱,但从无数个破碎的侧面中得到的才是印象最深刻,留有思考空间的好的故事。不禁想起,旧社会不都是那样吗,只不过有人写了出来,似乎很远,但太阳底下真的有新的故事吗。...
虽然结构比佩德罗简单,毕竟只是我一个人的叙述视角,而佩德罗的叙述视角都在不停切换,但这也说明鲁尔福当时已经有这种打乱时间线的小说结构尝试。《玛蒂尔德·阿尔坎赫尔的遗产》整篇小说也是以拼图的方式进行叙述,利用我的叙述完成时间线的跳跃,除了必要的情节交代和情感渲染中间是大段的留白,让读者自己把所有的点串联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大家都去读“鲁尔福”吧,读完这本燃烧的原野》太激动了,平静而有力的语言,阴郁凶狠的比喻,残酷冰冷的情节。他的文字不仅仅是墨西哥苦难的视觉呈现,你甚至能闻到,触摸到那干裂的大地上,鲜血涌进玉米田里滋养出来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