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中华大地古老的历史中,我们熟知的能够代表中华文化的除了历史与文物,就是我们千千万万篇古诗词了。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持续到今天,在世界的视野下,也只有中国将文化传承至今。有人曾问,为什么其他文明古国都在战乱、政变、灾害等因素下全部灭亡了,而中华文明却屹立至今?这是因为我们中国人骨子里的“诗词情”。我们的诗词情是从百姓中起源,发扬于精英,而其他民族则是起源于精英,发扬于百姓。这一顺序的颠倒决定了文化是否能够普照大地,流传千古。
众所周知,《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篇。风代表各诸侯国的歌曲;雅代表周王朝直属地的歌曲;颂代表庙堂之曲。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诗词代表的是诗人的情感,而诗人又是被时代所左右。我们看曹操的《观沧海》,看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看得到作者的一生境遇,看得到作者的雄心壮志,更能“借诗观史”。
从《诗经》到《宋词》,我们与古诗词是既熟悉又陌生的朋友。虽然每个人都可以背出几句,但有多少人体会到了诗词所想要传递给我们的精神与情感呢?诗词是情感的寄托。读诗词一定不要死记硬背,而是要品味,通过作者的背景、时代的背景来体会诗词的美好,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与道理。可悔的是,我们的教育扼杀了这种传承,对古诗词的兴趣也随着长大逐渐消散。当一个人的兴趣磨灭时,他便无法再此融入。然而,如今有很多关于古诗词解读的书籍,我最想推荐的便是骆玉明老师的这本。今天我非常高兴,在读本书的同时能够和作者一同欣赏、一同交流古代诗词。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