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的这句名言“唯一所知的就是自己的一无所知”触及到了人类对于认识自我的困惑。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困惑,从小到大,无时无刻。年龄的增长似乎会给我们答案,三十而立,四十不惑,看似时间会带来智慧。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为什么要工作,为什么毕业多年了还需要读书呢?这些问题,千百年来哲学家和文学大师们都在思考。
为了寻找答案,很多人会去读哲学书籍。尼采的著作《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给人带来了启示和混乱,他似乎像神明在歌唱,探讨了超人与意志、存在与虚无等哲学问题。站在他人的肩膀上读哲学作品,或许比较容易理解他们想要传达的思想。
针对尼采的虚无主义,费勇提出了如何战胜虚无主义的观点,他认为不必纠结于尼采给予人们的困惑和启发。罗翔则通过阅读穆勒的《论自由》,思考了法律中的权利与自由的关系,他的观点非常独特。
余明峰分别以柏拉图和叔本华为例,探讨了爱和读书的意义。他认为爱是共同打开,共鸣和接受彼此不完美的过程。在谈到读书时,他批判了为了读书而读书的做法,强调了读书应该结合自身经历,有留白和思考的过程。读书并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是为了寻找快乐和解惑,与其他形式的消遣并无不同。
梭罗的《瓦尔登湖》常常被认为很难理解,但其实不必理解。他在湖边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不为工作而工作,实现了自我认可和自由。他认为谋生不应该是一种苦差事,而应该是一种消遣。
韦伯的观点是人为什么要工作。他指出专家没有灵魂,享乐者没有良心,就是在提示上班赚钱,下班消费的无谓循环,并没有太多的为什么。
在迷离的时代中,皮浪提醒我们做一个思想的浮萍,学会搁置观点。罗翔引用了孔子的言论,强调了人们应该喜欢真正的君子而不是假君子,也要以己之心度他人之心。
此外,还有讨论到王阳明的《传习录》,黑格尔内心的冲突,以及福柯的《疯癫与文明》等等。
这十位名师,通过解读孔子、柏拉图、尼采等哲学家的思想,给出了一些观点,尽管这些观点并没有给出确切的答案,但我们始终在思考。通过深入理解这些哲学思想,或许我们能够更好地面对自己的困惑,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