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形象,往往被人们认为是“鞋拔子”脸的画像所固化。然而,事实上朱元璋还有其他形象,比如保存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中的十幅“异像”画像,以及两张官方的“御容”画像。这些画像呈现了一个正常样貌、气质威严的中年男子形象,更符合一个帝王的形象。
“鞋拔子”脸画像并非对朱元璋的丑化,反而是对他的神化。在古代,开国皇帝通常会被赋予一些神奇传说,以彰显他们“天命神授”的身份。朱元璋也不例外,在《明史》中描绘了他出生时的神奇情形。此外,古代流行一种相术,通过相貌和相骨来评判一个人的身份和命运。皇帝的相貌常常被夸张描写,就如同武侠小说中世外高人都有“骨骼清奇”的外貌。朱元璋的“鞋拔子”脸画像实际上是对当时流行的“猪龙”造型进行了特殊表现,甚至他脸上的黑斑也被认为是龙鳞蜕变的痕迹。这些都是为了神化朱元璋的“真龙天子”身份。
除了朱元璋的画像,明代还有许多大画家创作了一系列知名的作品。通过观赏这些历史悠久的图像,我们不仅可以欣赏艺术之美,还可以一定程度上了解几百年前古代社会的真实景象和现象。《另一张面孔:图像中的明代社会》一书以朱元璋的画像为切入点,分析解读图画的创作背景和历史环境,让我们重新理解画像的含义。并从明代的多位知名画家和作品入手,从创作背景和画面细节中寻找线索,结合明代社会的经济、民众、交通出行、娱乐等方面进行解读,展现出明代社会生活的具象化图景,从新的角度观察明代社会历史的另一面。
在没有相机和手机的古代,图画就是当时的“照片”和“视频”。从明代画家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直观地感受到明朝时期民众生活的社会制度和生活环境。例如,通过周臣的《流民图》,我们可以了解明代真正的流民群体表现,以及明朝实施的社会救济制度和户籍制度。还有《钱穀纪行图》,描绘了明代运河官道的沿途景物风光,成为研究明代民众旅行活动和交通运输业的重要历史图像。此外,明代戏曲艺术进入繁荣期,成为人们主要的娱乐方式。从仇英和佚名画家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乡村、都城街市和宫廷都搭建有戏台进行演出,戏台下挤满了围观群众。
这些图像展示了明朝历史的另一面,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夹杂着创作者的个人意识和立场,但无论真假对错,它们都提供了观察和解读历史的多样化角度。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