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选择这本书:
看完回顾:
作者是人大科学技术哲学的教授,本以为会比较晦涩难懂,但实际阅读下来,是非常流畅丝滑的感受。70后和80后应该会很喜欢,因为有相同或者类似的经历,所以每一个主题都可以勾起一些回忆。
而且作者还在其中穿插不少哲学理论,时不时掉个书袋,感觉这种做法也是非常适合70和80后。因为这代人往往还是容易对读书人的特殊好感。
全书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谈最重要的吃、住、行、穿。比如住,标题是“家的构思与营造”,从买房开始谈起,谈房子的功能,谈居家是一种治疗,再聊到空间与人的关系。层层递进。
简单朴实的文字硬生生的写出一种论文感来。当然,比论文好读多了。我窃以为作者应该是北京人或者至少是北方人,文字本身的透出一股浅浅的“贫”,这是南方的土壤不太养育得出来的。
第二部分:讲生活中出现过的那些老物件。电视、打印店、录像厅,还有两个每个人都无法避开的庞然大物:学校和医院。
关于学校,作者说,按理学校应该是个很愉快的场所。但这些年来,学校是一个挺痛苦的地方。当过两所985学校辅导员的作者,似乎也没有什么好的方法。
第三部分:现实生活里让我们不可割舍的手机和微信。
这个部分的最后一章,讲断舍离与囤积癖。对于断舍离的看法,作者说,空荡荡的屋子并不能让他看到宁静,“我看到的是对整个生活世界的大拒绝。”
我倒没有这么哲学的想法,但我今天早上还下单了两箱卫生纸。拜去年YQ的上海生活之赐,我再也没有任何断舍离的想法。我是好好,读书&养娃,不负人间好。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