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争,害怕得不到选择不争,这是懦弱的逃避行为。这句话揭示了人们常常在面对冲突和争议时的心态,他们害怕失败、害怕被拒绝,所以选择了不争的方式来逃避问题。然而,这种逃避只能暂时解决问题,无法真正解决根本的困境。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会使用一些策略来“争而不争”,试图在争论中保持优势。这种行为表面上看起来是积极的,但实质上却是虚伪的。这种人会使用一些技巧,如欲擒故纵、不争是争等,来迷惑对方,达到自己的目的。然而,这种做法本质上是不诚实的,是为了个人利益而不顾他人感受的表现。
此外,有些人选择不争,主要是为了修行。他们认为争斗是一种欲望,通过抑制这种欲望,他们可以达到修道的目的。然而,这种修道方式本质上还是为了满足得道的欲望,只是用修行来抑制得到的欲望而已。实际上,我们无法完全抑制自己的欲望,只有在修行中认清自己的欲望,才能更好地控制和引导它们。
此外,《道德经》中有一句经典的话:“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句话表达了一种理念,认为通过不争的方式,可以避免冲突和争斗。然而,反复读下来,我们会发现,“不争”其实并不是因为“天下莫能与之争”,而是因为我们内心的选择。争与不争,得与不得,并没有重要之分,重要的是我们内心的意愿和选择。
作者还举了一个例子,通过自己的经历来说明这种思考。作者在冈仁波齐转山的过程中结识了一个练习Isha瑜伽的人。她通过练习瑜伽获得了内心的平静,对此感到非常满意。她认为如果早几年接触瑜伽,可能会有不一样的体验。作者对此表示感谢,并理解到在自己的修行阶段,目前的方式无法达到内心的平静。作者坦诚地面对自己的内心冲突,认识到自己真实的欲望和感受,并告诉自己在需要争斗时就去争斗,不要逃避,不要虚伪,不要压抑。
最后,作者强调了修道过程中的争与不争都是在修行的一部分。修道是一个反复的过程,没有一劳永逸的答案。每个念头、每个选择都与我们的哲学和修行密切相关。因此,我们应该顺其自然,遵循自己当下的思考和实践,而不是强迫自己去逆反或违背自己的本性。
通过这样的思考,文章将争和不争的问题提升到了更深层次的讨论,并探索了争斗和修行之间的关系。这样的分析使文章更加有深度和启发性。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