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马斯·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引发了科学哲学中的一场“范式革命”,并扭转了人们对科学进步的视角。库恩对波普尔的证伪理论提出了质疑,指出了其存在的两个问题。首先,更有说服力的理论的出现并不意味着它一定能够取代旧理论。其次,在新理论的初始阶段,它往往容易被证伪。库恩认为许多物理学家对于新生理论的坚守是一种主观信仰。
为了解决证伪理论的这两个问题,库恩提出了“范式”这一概念。范式是一种研究规范,其确立标志着科学的成熟。遵从范式的科学家建立了一个共同的讨论域,并对其中的基本概念形成共识。科学的进步就是对旧有范式的冲击,并最终出现一个新范式取代旧范式的过程。库恩认为,评价科学革命的进步性应采用人们可以感知到的评价体系。如果一个新的范式能更准确地预测、更系统地解释现象,并且拥有更广泛的适用范围,那么相较于原范式,它就是进步的。
库恩的观点打破了人们以往对于科学世界的“客观”认知,让人们意识到科学规范体系的重要性,并揭示了科学的巨大局限。
此外,库恩还提出了科学的尽头问题。以前人们认为科学的目的是找到一种能够解释所有自然现象的客观理论。然而,库恩的研究告诉我们,对于自然现象的解释和范式的转换,无法脱离主观和客观的视域融合。科学并非纯粹的理性追求,哥德尔和图灵通过对纯粹逻辑系统的研究证明了建立在纯粹逻辑之上的万有理论的不可能性。纯粹客观科学的无解正是科学意义存在的空间。
库恩所谈论的科学革命结构不仅向科学哲学领域带来了新的思考,同时也为探索世界的人们提供了新的意义来源。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源自于好奇,而当人们意识到好奇并不会通向一个万能解答时,他们需要找到新的方式来面对虚无。《科学革命的结构》正是在介绍科学革命的过程中提供了这样一种方式。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