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荣格的《红书》中大量引用了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因此引发了许多人的好奇心,想知道尼采在这本书中究竟说了什么。尼采在《红书》的注释中写到:“我教你们何谓超人:人是应该被超越的某种东西。你们为了超越自己干过什么呢直到现在,一切生物都创造过超越自己的某种东西:难道你们要做大潮的退潮,情愿倒退为动物而不愿超越人的本身吗?”这只是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的一个例子,类似的引用还有很多。从这些引用来看,荣格他找到了尼采理论中某些方面与自己的共鸣,例如对无意识、先验哲学、道德律法、权力结构等方面的共识。虽然没有读过太多哲学著作,但借助播客的介绍可以对哲学知识、人物、理论以及哲学家之间的关系有一些初步了解。
其中,福柯是其中一个最让人好奇的人物。他被称为伟大的疯子和性倒错者,据说是尼采的唯一传承者之一,他还创作了《疯癫与文明》等经典之作。那么尼采这个更“疯狂”和“彪悍”的哲学家在他的不朽著作中又写下了什么呢?
既然荣格、福柯以及很多其他受到尼采影响的人都将目光聚焦在尼采身上,那么就应该读读那本《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这是一本被誉为旷世之作的著作。然而,读到时会发现这是一本箴言式的文章,与《圣经》中的教诲和言辞相似,不仅让人感到不适,而且文章逻辑也不连贯,经常需要反复重读句子,揣测尼采当时的意境和意思。可能翻译也是一个问题,所以在读了钱春奇版200多页后,又换到了杨恒达版,因为杨版的句式更简洁,表达更精炼。为了读到合适的译本,还进行了一番研究和对比,最终决定选择杨版来阅读。但是,这时候不禁对自己不懂德语、英语又不好、偷懒的“小破孩儿”感到懊恼。
然而,经过这么费劲地读完《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我获得了一种力量。有一次,当我完全失去斗志,毫无斗志地躺在床上一整天的时候,我拿起手机看书,刚好读到了书中这样一句话:“魔鬼曾对我说:上帝也有他的地狱,就是对世人的爱。”还有一句话:“有毒的井水,散发恶臭的火,肮脏的梦,生命之面包中的蛆虫,难道都是必要的吗?”以及:“而我听到的第二点是:不能服从自己的人就要被人命令。所以这是生物的性质。”和:“这是我的人类精明之一:我允许自己被欺骗,为的是不用费心去提防骗子。”这些箴言般的句子让我深感羞愧、愚蠢和羞耻,它们像一声声重锤砸在我耳边,呐喊着、责备着。也许是因为胆怯和畏惧,畏惧心中的小孩,畏惧被“溺死在周围的海洋中”,畏惧成为顺从却又被责骂的骆驼,畏惧将自己打扮成带着虚伪面具的“木乃伊”,用美德来封装自己,我忍不住从床上跳了起来。
“我在做什么?”“我的创造力在哪里?”“我是一具尸体吗?”这些问题涌入我的脑海。我想我获得了某种力量。
许多人都在谈论“找到自己”,“失去自我”,但你自己到底是谁?自我又是什么?丢失的自我真的那么重要吗?如果丢失的自我还是守着无知和顺从、听命于所谓“信仰”和“神”的那种自我,那么找回来又有什么用呢?我不能通过“应该”来行动,因为没人能对我说“你应该”,而是“我想要”,像狮子一样成为捕猎者。
这就需要超越自我,不要追求公平,因为公平都是以报复为逻辑、以嫉妒为原罪,要超越人类,成为超人,在自己纯洁蓝天中找到幸福。
虽然“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并不是一本容易理解的书,但我认为我应该继续阅读,经常阅读,以便能找到自己的创造之幸福。
同时,也有人认为“人人”都应该阅读尼采的著作,或者说“人人”都不应该阅读尼采的著作。这是因为尼采的思想深奥复杂,需要经过深入研究和理解才能真正领悟其中的精髓。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