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涉及的问题虽然书本本身并不厚重,但却是关于哲学的,涉及到的问题并不小。尽管如此,对于读者来说,总体上对于哲学的理解还是一知半解的。可以说,这本书是一本不小的小书。其中,《方法与问题》是同名篇章。在这篇篇章中,作者梳理了自己的研究历程,并简明地阐述了自己的理论。然而,在接下来的几篇文章中,有些内容与前一篇相似,因为它们都在阐述相同的理论。毕竟,这是对理论的阐述,所以需要重复一遍。
我并不熟悉赵汀阳,但是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认为他在学术上做得非常踏实。在媒体面前,他也表现得非常谦虚。他对中国古籍中的理论非常关注,尤其是先秦的思想理论,并且能够很好地运用。他甚至试图将中国哲学中的思想挖掘出来,因此写了一本名为《历史·山水·渔樵》的书,探讨“天人地”的关系。
《方法与问题》这篇篇章只有两节,但是每一节都非常长。第一节讲述了“方法”,第二节讲述了“问题”。作者说,“在功能上,哲学被设定为对所有思想的反思”,“反思的定位很清楚”,但是“反思的方法在哪里”他说:“哲学的每次重大推进都在于方法论的变革,只有新方法才能发现新视野”。最后一句话让我深信不疑。
“方法”一节还谈到了现代生活的意义。他说,“现代生活把原本由传统来解释的价值观交给个人自己去解释,可是生活的现实不由个人说了算,于是,现实与意义发生了分裂而脱节,变成了两件事情”。他认为,“生活自身必须能够解释生活的意义”,在生活中,“每种选择都蕴含价值”。但无论赵汀阳是否证明了选择如何生活自带了该种生活的意义,在当下,年轻人仍然感到分裂的日子存在。
在第二节“问题”中,作者提到了“否定词”的发明非常伟大,“否定词对于一切思维的根本和奠基作用”,“否定的功能是一切反思能力的基础,否定词的自然意识突变为思想的转折点或临界条件”。然后,作者梳理了“第一哲学”(哲学上关于本源的研究),第一代是亚里士多德,研究存在本身;第二代是笛卡尔及其“我思”;第三代是海德格尔的“此在”和“我忧”。从中可以看出,哲学研究的“格局”越来越小,但精度越来越高,也更加与人的生活处境相联系。作者提出的是“我行”,既包括“行动”和“制作”的意义,但我对于它对我的生活有何指导意义,以及在哪一点上让我看清了生活的真相,还不得而知。
第二章《对工作的另一种反思:10个启发》谈到了对赵汀阳有启发的10位先哲以及相关理论。第三章和第四章则是采访内容,有些理论在第一章中已经谈及,可以至少相对于论文来说,采访内容更加轻松易懂。第四章的采访相较于第三章的采访更加平民化,也能看出赵汀阳非常真实。当记者问他有何心路历程时,他说:“我没有什么心路历程值得说,也对心路没什么兴趣”。确实,“心路历程”往往是成功者在媒体和大众面前所表演出来的无意义的话语。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