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可以從這段更深入的看到作者對於江南菜的熱愛和對食物背後文化的關注。她不僅僅是寫菜譜,更是通過菜譜來描繪出一個地域的文化和人類學。她的關注點不僅僅是食物的味道和製作技法,還包括了食材的來源、人們對食物的偏好、當地的烹飪方式等等。
扶霞在《後記》中提到,這本書增加了許多新的食譜和信息,包括一些圖片,希望能夠啓發讀者在家中做菜,或是在旅途中背包炊煮。她還提到,一些舊版中描述的成都日常生活現在已經幾乎消失了,但是她仍然保留了這部分的內容,因爲她對舊日時光的懷戀和熱愛。這種追尋逝去的時光,不僅僅關注食物,更關注一個地域的變遷和消逝。
相對於她之前的《川菜》,這本《魚米之鄉》給人的感覺是湖藍綢緞,是宁靜的美景。無論是外封、內頁還是插畫,都透露著江南的春水碧於天。即便沒有畫船輕搖慢打,也足夠悠游神往,聽雨而眠。這些年來,作者喜歡四處遊歷,但對江南地區卻未曾深入了解。對於這片土地,多數了解來自於閱讀。然而,五六年前的一次旅行讓作者有了對江南風味的初嘗。
上海是這次旅行的第一站。作者和錢老師一起品嚐了生煎和小餛飩,即使吃過一次,仍然覺得味道好不油膩。午餐去了麒麟宮酒家,品嚐了上海本幫菜的美味,如響油鱔糊、草頭圈子、松鼠鱸魚和薺菜羹。席間聽錢老師講他的家族舊事,也是百年來驚心動魄的縮影。
第二天的早晨,錢老師帶作者坐公交車去麟籠坊吃蟹黃湯包,這也是作者的愛物,尤其是蘿蔔絲餡兒,清而鮮而腴。晚上去松鶴樓大吃一頓,菜色可口。隨後,作者在葉受和與采芝齋買了不少糕餅甜食,尤其喜歡加了松子的棗泥餅和看起來平平無奇的襪底酥。某日的午後,作者在虹口魯迅故居對面的馬路上發現了一家湯包店,專門炮製蝦仁蟹粉麵和燜蹄面,香味撲鼻。在這次旅行中,作者還品嚐了其他美食,如千層油糕、燒肉、鮮豬肉小籠包等。
這次旅行讓作者更深入了解了江南的風味,特別是對於食材的選擇和醃製方法。江南的人們偏愛新鮮的魚和海鮮,並對其進行鹽醃和風乾,用來提味。而江南的醃菜也很有特色,比如用發霉發臭的莧菜梗來醃製豆腐乾、鹵豆腐、瓜類和嫩油菜芽等。這些不同尋常的食物是過去窮日子的產物,江南人在困境中創造出了這種美味。
這本書和知堂的文章相呼應,都關注著平民的口味和食材,這也是江南菜比一些名饌更有魅力的地方。不僅如此,扶霞的食譜也展現了她對食物背後文化的關注和熱愛。她不僅僅是寫菜譜,更是通過菜譜來描繪出一個地域的文化和人類學。她關注的不僅僅是食物的味道和製作技法,還包括了食材的來源、人們對食物的偏好、當地的烹飪方式等等。這種深入的關注使得她的書更加有深度和價值。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