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乃至德国古典哲学,在我阅读这本书以前,都是混乱的一个令人望而生畏的整体。第一次鼓起勇气是尝试翻了翻朋友的《纯粹理性批判》,那一面读起来令人害怕、泄气。而后一次是在B站上系统地看了十几集美学课程,其中花了两节课的时间来讲康德的美学观,我觉得这个人还挺有意思,于是鼓起勇气,向康德发起了第三次冲锋,也即对这本书的阅读。
作者主要是围绕三大批判的顺序和后期的一些作品来阐述康德的,下面我尝试着进行梳理并说说我阅读时的感受。
首先是让我最困惑的《纯粹理性批判》部分,其中融合了莱布尼茨和休谟的哲学观点。莱布尼茨试图将世界理性化,提出实在之物的概念,而休谟则是怀疑的经验论者,认为只有通过经验才能获得知识。康德在这里似乎试图统一这两种观点,有时倾向一方,有时提出自己的观点。关键的一个概念是他提出的“先验”,对于先验之物我们唯一知道的是它不能再被其他词句描述,无法获取关于它的任何知识。他还提出了“统觉的先验统一”的表述,指出单纯的理性无法产生任何东西,单纯的经验无法得到任何知识。这引起了我的兴趣,让我决定去看原著。
接下来是相对容易理解的《实践理性批判》,纯粹理性的使用会导致矛盾的二律背反,因此我们必须用道德律令来填补其中的漏洞。康德认为道德律令位于心中,他认为道德世界中存在着一个默默注视的上帝,但这并不意味着有上帝才需要遵守道德,而是我们心中的绝对律令和道德观使我们构建了一个上帝的形象。康德在此部分还提到了自由和“人非手段而是目的”这两个公理。他成功地将理性引入我们的道德生活中,与休谟形成鲜明对比。
到了《判断力批判》之后的部分,阅读变得更加令人愉悦。康德讨论了愉悦和美的概念,将美分为自由美和依附美,并探讨了崇高的概念。他常常拿音乐表达我们对于一种一致性、一种崇高的感受。我觉得这两种崇高是相同的,同时指向了我们身体中未解之谜,即神性。康德成功地贯穿了他的思想,与一些无神论者形成鲜明对比。
书中还提到了康德作为政治学家的一些观点,可惜这并不是康德主要关注的部分,最多只能窥见康德的政治主张,不再赘述。
综上,这本书是入门康德的不二之选,我也推荐你在阅读后写一篇长篇书评,不一定要给别人看,而是梳理一下你接触到的康德思想。这种整理思想的方式对于学习的效果来说是非常高的。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