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仔细观察当代青年作家的写作面貌时,有一个问题始终无法避免:在青年文学写作的浪潮中,真正有意义和价值的究竟是什么?是某个全新的题材,某种新潮的叙事语调,某种别出心裁的结构,还是某种异质的精神内核?
近年来,多位杀出重围、留下姓名的青年作家们(具体姓名在此不做列举),在这些方面都有独属于自己的一些见地和创新,这固然是件可喜的事情。但当他们的写作进一步浮出水面,以更“多面”的形式(如短篇小说集)出现在读者面前,问题也随之而来,那就是对所谓“多面”的质疑。文本数量与作品质量当然不能划上等号,当青年作家们奋笔疾书时,问题也在不断凸显。问题主要有二,一是在处理现实生活问题时的贫乏和无力(高开低走,后劲不足,结尾突兀),二是对现实生活的避重就轻(对科幻文学、幻想文学、轻小说的创作偏爱)。
两个问题实际上可以归结为一个,那就是对现实生活经验的缺失,以及无法突破个人经验的桎梏。在这类问题频繁显现的情形下,《飞往温哥华》的写作显得异常难能可贵。
说《飞往温哥华》是对现实生活的“正面强攻”,用词似乎有点不妥,因为蒋在的书写笔触是相对柔和而冷静的。但它绝对不是软弱、不知所措的妥协,而是拥有坚定的内核,是一种更为真实的直面:即便不能为困境提供出路,即便无法描绘一个更好的未来,但我必须如实地记录那些时刻,记录最为幽微的情感和细节。
这种记录无关历史视野和宏观叙事,是在伸手打捞真正的日常生活,但它同时又区别于对个人化的狭窄经验的无限耽溺,其秘诀在于它并不是写自己(尽管是以自己的经验而是写人与人的关系,写人向他人的生命和情感延伸,从而突破了青年写作常见的窠臼。
是的,不需要点题拔高,不需要故弄玄虚,只需要记述,记述关于生命和情感的一切。这种写法属于蒋在,属于门罗和乔伊斯,它远比一切避重就轻的创作和虚假轻飘的结尾更为有力。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