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陪娃逛了三星堆博物馆,青铜神坛、大立人、黄金头像太让人震撼,每一件都特色鲜明、细节精美,难以想象古蜀人早在商周时期就能有超高的青铜、玉璋、玉琮的制作工艺,真是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
以往,我们认为三星堆里可能是祭祀仪式中祭献给上天的器物,但是仔细看,出土的文物都是上面覆土、下有火烧,重要和大型的器物都被人工打碎或者折断,八个大坑、2万多件器物似乎都经历了劫难,这让我想起历史学家许倬云在《华夏经纬》这本书中提到的另一种可能:对“亡国之社”的处理仪式。用这种“绝地天通”的方式断绝人间和神明的联系,以此终止前朝的神力,使已经覆亡的族群不能再向后来的掌权者挑战或者翻盘。
许老的猜测让我们眼前为之一亮,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这么多精美的器物会被人为毁坏。这段历史的真相到底是什么,我们已经无从知晓,只能从考古成果中去遐想了。但从三星堆所反映的、被许老称为西北戎人的生活状态,以及发掘出的象牙、海贝等器物来看,三星堆在中华文明的进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同时也可能说明南方丝绸之路比我们想象的要更早。
三星堆所在的四川盆地,在许倬云的《华夏经纬》中被列为第二区,包含长江上游直至“吴头楚尾”的长江口和太湖一代,从书名来看,无疑这是一本史书,但翻开来却是让人颇感意外。因为书中把考古学和中国地理分区融合在一起,“三个核心区”的提出正是基于这样的设定。除第二核心区外,第一核心区在黄河流域,从关陇到渤海一片;第三核心区则是从南岭、武夷山阴暗的沿海长带,以及云贵地区。三个核心区有各自的发展,又在文化上融合构成庞大的群体。
看这本书的感觉是一手地图,一手史书,而地图史书又毫无违和地融合到一起,在脑海中自动生成一幅流动的画卷,展示着中华文化的历史变迁。许倬云是当代最具影响力的史学大家之一,今年还获得“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大奖”,如今93岁高龄的许老在《万古江河》之后八易其稿完成了这本书。正如作者在余白中所说,这本书是按照自己的思考路线发展,顺其自然而成,所以在书中我们可以读到“我认为...”“我建议...”“我希望...”,以及不少传统文献资料所记载的范畴之外的想法和启示。
许老年少时曾经流离失所,曾亲身参与社会变革。作为历史学家他不仅仅是以学术的眼光冷静观察,也抱着热忱的态度参与社会建设,更在鲐背之年发出热切的呼吁:每个人应当是“修己以安人”,共同和平居住在国家共同体之内;“大同世界”的梦想能在中国早日实现。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