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我来到南方科技大学承担《科幻创作》这门课程的教学工作。这次机会让我对自己的创作经验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并尝试将其应用到课堂教学中。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我遇到了不少困难。其中最大的挑战之一是找不到一本适合中国科幻爱好者的创作入门书籍。当时市面上的科幻写作指导书很少,几乎都是从国外引进的,而且其中的例子大多数都未被中国读者所熟知,因此无法应用到实际教学中。
通过几个学期的尝试和探索,我逐渐发现了适用于大多数学生的创作方法,并且这些方法通常得到了正面的反馈。其中一些方法是我从自己的创作经验中总结出来的,而另一些则是在与学生的讨论中逐渐完善的。在教学过程中,我从学生那里得到的启发可能不亚于他们从我这里得到的。王真桢、路凯等一些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参与,为课程的开展做出了贡献。
经过四、五个学期的积累,我决定将这些逐渐成型的创作教学方案整理成文,创作一本真正适合中国读者的科幻创作指南。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还会遇到一些问题。例如,这门课的学生都是理工科的学生,这是由于学校的性质所决定的。因此我不确定这些方法是否适用于文科背景的创作者。我希望,即使不能完全适用,也能给所有的创作者朋友带来一些启发。
在北师大读研究生时,我曾选修吴岩老师的科幻创作课程,那时也是我开始写科幻小说的起点。我还记得,在那门课上,吴岩老师请来了夏笳、星河和杨平三位作家指导我们的写作。在星河老师的指导下,我完成了小说《时振》,并投稿到《新科幻》杂志,这是我首次正式发表的小说。之后,在杨平老师的指导下,我完成了小说《迷雾》,同样在《新科幻》杂志上发表。从那时起,我开始在各个平台上频繁发表作品,并在博士一年级时出版了短篇小说集《完美末日》,其中包括了夏笳老师指导的《幻树》。回想起来,如果当初没有选修那门课,我可能不会走上科幻创作的道路。因此,我认为这门课程的最大意义,不仅在于教给学生创作技巧,更在于给予他们认真创作和交流讨论的机会。许多学生第一次在这门课上完成了一个完整的作品,无论质量如何,他们至少有了一个起点。
在这门课程中,我也会邀请一些作家朋友来做讲座,包括阿缺、江波、陈梓钧等。我选择性地将他们的创作经验融入到本书的体系中。此外,宝树、三丰等人关于科幻小说讨论的文章也给了我很多启发。在此,我向他们致以谢意。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