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人生清单》是山口英子女士“断舍离”系列的最后一本,它以清单形式呈现,引发了我对死亡的思考。这本书启发了我思考面对死亡的态度。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明天就去世,或者在很久以后离开这个世界。无论如何,我们都必须继续活下去,因此我们需要思考如何面对死亡。意识到人终有一死,我们就能明白现在应该采取什么行动,并将其付诸实践。所以我认为这本书更适合称为“反思人生的清单”,而不是“临终笔记”。通过设想自己在未来某一天离世,我们可以思考如何度过剩下的有限时日,并以“人生清单”的形式激励自己过上轻松而无遗憾的生活。每个人都希望在临死时觉得“这辈子活得坦坦荡荡”而没有遗憾。然而,物质的充实与精神的贫瘠之间存在一种背道而驰的趋势。与其说人们“无法舍弃身边的物品”,不如说是因为我们认为“浪费”或者“可能将来会用到”而无法放手。当我们思考为什么无法舍弃物品时,我们就能看清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我们常常因为媒体灌输的信息而对事实产生错误的认识,陷入困惑之中。审视我们的“执念”,看看它们是否基于事实,我们会发现许多无意识的“执念”已经植根于我们的意识中。拥有“烦恼的能力”,也就意味着我们拥有“思索的能力”。我们要享受穿着,因为这就是在享受人生。所以当我们发现自己的“不穿的衣物堆积如山,想穿的衣物几乎没有”时,就应该思考当前的状态。如果我们不穿某样衣物,那么使用频率就为零,那么它的价值也应该为零,这时就是我们需要“断舍离”的时候。在想要终止某段人际关系时,我们常常恐惧对方的不理解。这其实是亲子关系中特有的心理。我们可以理解为:“无法舍弃的我”就是“不愿被舍弃的我”。通过获取更多的信息来缓解不安,实际上会导致恶性循环。与其担心“将来后悔要是当初没有做某件事”,不如重视现在的“幸好做了某件事”。当你想避免将来后悔时,你的关注点就放在了将来的后悔上。如果你只拘泥于未来的“困扰”和“遗憾”,那么无论怎样思考都无法采取行动。实际上,后悔和希望是同一个事物。专注于“现在,这里,我”,寻找自己能够做到的事情。无论想到什么,都请记录下来。将你束手无策的烦恼列举出来,将其可视化,确认这些烦恼的痛苦程度。然后,对这些烦恼逐一进行断舍离。等待意味着对他人的期望。相信他人,但不要期待他人,保持这样的心态才能让你轻松愉快。人生从恶性循环转为良性循环的关键在于对麻烦事物的处理。如果你感到烦恼和担忧,不妨将时间和精力用于行动。我们可以尝试将“想做”替换为“做”,将“想要”替换为“得到”,将愿望转换为意图和意愿。这样的转变将加速我们行动的脚步。我们常常以“因为……,所以就应该……”的方式来寻找借口。事实上,我们可以颠倒这种思维方式。我们不应轻视语言的力量,因为你说的话甚至可能塑造你的人生,改变你的态度。消极的语言会让你的心情更消沉。不在意他人对自己的看法意味着对孤独的无惧,也意味着接受孤独。这就是人际关系中的自我。在人际关系中,没有必要让自己成为牺牲者,也没有什么比被害者意识更无助的了。这是自己选择和决断的结果。以物品为基准以及以他人为基准都会夺走我们的时间。我们常说“没有时间”,但对于每个人来说,一天都只有24小时。当你感到“没有时间”时,实际上是失去了自己。只要你保持自我,在特定的时间段内有目的地与物品和他人互动,就不必担心时间不够用。对自己最有效的启示往往隐藏在过往的人生经历中,因此作者建议我们尝试编写“自己的年表”(也就是人生清单)。关注自己过去所做的事情和取得的成就,你就能相信自己将来也会获得成功。眼前的道路将通向怎样的世界。编写自己的年表的要点在于这是为自己而写,而不是为他人而写。我们往往有想要美化自己的倾向,但请尽量坦诚地记录。日常生活是由众多值得感激的事物连接而成的,因此要学会感恩。根据“喜欢”和“有趣”为优先准则行动。只有接受最真实的自己,才能拥有真正的人生朋友。在一生中,我们一定会遇见注定要相遇的人,而且不会早一分,不会迟一秒。这是哲学家、教育家森信三所说的。对于遗物和遗产的处理,选择紧急联系人和伴侣关系,提前做好后事安排,关于墓志铭等等,这本书都给了我很多启示。我喜欢书中的这句话:“比起后悔,请选择希望。比起未来,请选择当下。”坚持你的道路,你会看到未来的景色。希望这本书也能给你一些启发,它绝对值得一读。我强烈推荐!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