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句话语都坐着别的眼睛》
读这篇文章想到张爱玲写“英格兰”与“法兰西”这两个词给她留下的不同印象:
流言 9.1 张爱玲/2012/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她写:“英格兰三个字使我想起蓝天下的小红房子,而法兰西是微雨的青色,像浴室的磁砖,沾着生发油的香,母亲告诉我英国是常常下雨的,法国是晴朗的,可是我没法矫正我最初的印象。”
类似的是米勒这篇中:“杏aprikosen这个词很讨巧,听起来像亲热liebkosen。“
这篇文章写了两个方面,一是语言的偶然性(不同语言对同一事物的描述,阴性的和阳性的百合花),一个事物究竟是怎样的和它获得的表达之间存在着距离,即她所谓的“面向虚无的缝隙”;二是一的观察的副产物,即一个事物获得的表达,它为这个事物呈现或添加的独特质地与思想,乃至情绪。
“词语被剪裁过,甚至剪裁得很精确,用于说话。它们只为说话而存在。”
所谓“坐着别的眼睛”,既是(1)对上述两种观察的洞见,那是一双看到距离,或是标示着存在一个“缝隙”与“中空的空间”的眼睛,在敏感的人那里,它一直睁着——“词语的内在理性”;也是(2)对上述两个观察的比喻性表述,即言说者的“注视”、其目光的捕捉与眼睛的映见构成了事物在语言中的形状,与事物在为一种语言所言说时也处在另一种语言的使用者的注视之下。(例如,“我并非情愿不得不用德语词汇和它们比较时,罗语会睁大了眼睛。””母语在外语的审视下,其偶然性变得清晰可辨。“)
“坐着别的眼睛”给人一种从里向外看的感觉,这是一种透明的感受。赫塔米勒的思想和她的表达总是使用同一个身体。
最后作者总结道:“无论过去还是现在,语言无时无处不是政治的范畴,因为它和人与人之间的行为密不可分。语言总是存在于具体事物中,因此我们每一次都要凝神谛听,探询言语之下暗藏的深意。在与行为密不可分的关系中,一句话可能容易接受,也可能难以接受,也许美好也许丑陋,或好或坏。总而言之,在每一句话语中,也就是说,在每一次说话的行为中都坐着别的眼睛。”
极佳。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