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集《我在岛屿读书》,其中余华说的一句“铁生不在了”深深地触动了我,让我回想起史铁生这位作家。初中时,我们学完了他的课文,我借了两本史铁生的随笔《活着的事》和《写作的事》来看,我很喜欢这两本书,尽管现在可能记错了标题,但我还是清晰地记得当时对他的喜爱。
他的小说《病隙碎笔》我曾买回来,但却没读完。与村上春树一样,我只看他的自传式随笔,对他的小说并不太感兴趣。后来可能把这些书都送给其他人了。
这次再次回顾史铁生的作品,里面熟悉的关于母亲的片段并没有太大的触动,因为我们背过,太过熟悉。而关于四季地坛的描写却异常美妙,整个地坛仿佛开始了岁月的轮回,在当下让我想让女儿也读读这段文字,但又迅速觉得现在她还不必读,这里面的情感太过痛苦。
早晨骑车,听着耳机里的《我与地坛》,史铁生如数家珍般念叨地坛里常来常往的人,他记得谁什么时候来,什么时候离开,他们喜欢穿着什么样的衣服,喜欢做些什么。我突然情不自禁地想哭了,可能是因为觉得人生就是一场巨大的辜负,也可能是因为所有人最终都离去,又或者是因为他说“我会因为过于想念它而梦也梦不见它”的感叹。少女骑车,听着初中学的课文,突然流泪了,虽然只是一瞬间,但却好像承载了许多岁月在这泪水中。
我完全不记得以前读这段文字时的心情了,如果不是重新阅读,我可能只隐约记得“母亲和我”,对其他那些路过的人物形象没有印象。但此刻却因为这些无名人物流泪,可能是我终于学会从“主人公”的视角跳出来,共鸣那些平凡的“路人”,甚至还有那个毫无生命的“地坛”,我现在能够想象出它无尽的存在和陪伴。
初中时,我最喜欢的一篇史铁生的散文题目我至今还记得,不是《我与地坛》,也不是《秋天的怀念》,因为这两篇终究是课文,尽管让人感动,但却不再新鲜。所以我最喜欢的还是自己找到的这篇《好运设计》。我记得当时读完第一遍后,立刻又读了第二遍。而今天再读,发现自己早已忘记了其中的内容。尽管记不得具体细节,但其中的人生观与我当前的人生观却不谋而合。我原先以为是别的人在某个时刻给了我一些启示,如今想来应该是史铁生为我奠定了一些基础——以“向死而生”去追求过程,不问结果只追求过程,让痛苦和快乐都成为人生滋味的享受。
重温一本书,就像进行一次时空穿梭,我想起了许多初中时的故事。我像《好运设计》中的主人公一样,有一群天真烂漫的朋友,还有一个以教室旁边假山为基地的秘密据点。我还记得当初在母亲外出看望父亲时,叫了闺蜜到家里聊天、睡觉的假日。所有这一切,在我眼前都生动地展现,让我仿佛回到昨天。这本书对我而言,已经不仅仅是内容本身,而是与回忆一同承载的一段时光。
我已经可以想象,将来再次读这本书时,会想起今天的点点滴滴。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