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总是有些人更容易成为讨好型人格,为什么他们似乎总是付出更多而得到更少的回报?这是一个问题值得深入探讨的。《被黑狗咬住的人生》这本书在描述讨好型人格时曾经提到:“尽管这种心理问题在严重程度上无法达到人格障碍的程度,也不属于精神疾病的范畴,但却有可能会毁掉一个人的一生。”讨好型人格的人并没有因为讨好而获得好处,反而让自己处于苦恼之中。要想摆脱这种困境,首先应该学会识别讨好型人格,了解它的特征。
一、对外部环境敏感,对自己压抑 讨好型人格的人总是对他人的情绪变化非常敏感,害怕自己的行为或决定会引起他人的不满。他们甚至愿意为了避免冲突而牺牲自己的利益和需求。比如,《被黑狗咬住的人生》中的例子,小倩在年终拿到1000元奖金后,同事们要她请客吃饭,虽然小倩本来不想答应,但出于怕让大家不高兴的考虑,她勉强答应了,结果吃饭结账的时候花了1200元。小倩为什么要为了别人的情绪而付出自己不愿意付出的时间和金钱?为什么她的付出得不到珍视和回报?这种讨好型人格让她陷入困惑,并认识到没有得到与她付出相符的对待并不是什么值得高兴的事情。
二、对别人义无反顾,对自己瞻前顾后 讨好型人格的人总是对他人毫无保留地付出,却忽略了自己的需求和利益。这种表现在恋爱关系中尤为明显。比如案例中,当女孩的男朋友对结婚问题回避时,女孩没有质疑男友的不负责任和玩弄感情,而是自责自己对男友不够好,想方设法弥补自己的不足,比如攒钱给男友买名牌,做男友不爱做的家务。然而,女孩并没有为自己不利益的付出设立底线。《被黑狗咬住的人生》中写到,讨好型人格的人“通常不会得到同情和支持,反而会成为周围人的笑柄,似乎任何人都可以随时闯入他们的心理禁区去发泄一番,然后再潇洒地离开。”女孩面对男友的回避和背叛,却没有表达愤怒或要求公正回报的勇气。这种无底线和无原则的原谅只会给自己带来更多伤害。
三、只知付出,不求回报 被黑狗咬住的人生中提及的讨好型人格的恶性循环公式:“讨好——得不到回报——更努力地讨好——身心憔悴”。讨好型人格并非没有期待回报,而是他们对回报的期待多为非物质的、与善良评价有关的,比如同等对待、尊重、爱戴等。讨好型人格相信付出必有回报,而当回报未如预期时,他们会认为自己付出的不够多、不够好。于是,他们开始新一轮更加努力的付出。他们始终不愿意相信并接受有些人是不善良的事实,为自己设定了一个完美的期待和给别人绘制了一个虚假的完美形象。然而,现实是不完美的,这使得他们承受了痛苦的后果。
最后,没有人不希望和谐、愉快的交往,没有人喜欢被别人讨厌,当然也没有人不想得到回报。然而,讨好型人格的人常常忽视这一点。他们在互相迎合和本性之间徘徊,既无法做到“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也无法大方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对回报的期待。对于没有得到回报的付出,他们应该学会放宽心态,衡量自己的付出是否得到了真正的尊重和回馈。同时,也要学会坚持自己的底线,在没有对等的回报情况下,勇敢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并不轻易妥协。只有从这些方面入手,才能摆脱讨好型人格的困境,过上更自主和有意义的生活。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