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曾经进入过语文课本,激励过我们。然而,对于盲聋哑群体,忙忙碌碌的我们平时知之甚少。他们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他们的父母亲人经历着怎样的实际困难和情感矛盾?我们都是缺少感知的。
川端康成的小说《美丽的旅行》以偏僻小镇的火车站站长的女儿花子为主人公来构建整个故事情境。花子是个盲聋哑的可爱又美丽的孩子,但同时她也是个“恶魔”,因为看不见感知不到生命的美好与意义,她对手中拿着的花朵,对别人送的飞鸟没有珍爱的情感与认知,瞬间就能灰飞烟灭,甚至拔掉小鸟的羽毛。在她的认知里,浩渺的夜空只有她这一颗星,她对周围、对其他人、对具体和抽象都没有认知。然而她又长得异常的美丽,惹人怜爱。命运的多舛接二连三,父亲不幸病故,母亲一人到东京抚养她。
然而生活依旧是有曙光的,那一双小儿女成为照亮花子生命的一束光。明子端庄大方,温柔善良,达男直率爽朗却肯动脑筋。他们带领盲聋哑的花子感知人性的美好,帮助她的母亲探访聋哑学校和盲人学校,找到愿意帮忙的在聋哑学校做教师的学姐。花子的母亲也在寻找学校的过程中遇到了更多的同路人。
从后记看,川端康成在写作这部小说时多次走访体验盲校和聋哑学校,因而在叙述聋哑学校和盲校的老师教学,尤其是美丽的月冈老师的教学体验和家校沟通、工作日记时,是十分写实的。它让我们在情节之中体会人物的爱心与真诚。
与川端康成的风格一脉相承的是,这部描述盲聋哑儿童母亲寻觅成长过程的小说也极具有物哀文学的特点。让花子长得异常漂亮,多次出现美丽耀眼的桃花、樱花、梨花和美丽的民族服饰。在写到家庭的主心骨和经济来源——花子的父亲生命临近终点时,川端康成是这样描绘的:“花子母亲泪眼婆娑,连明子头上的蝴蝶结都看不清了。窗外盆栽里的红梅花在盛放。”读到这里,差点泪奔。
小说之中随处可见川端康成式哲理。他道破了川端康成对命运无常的理解:“但是命运无慈悲可言,不可能因为有一个残缺的孩子就延长他父亲的寿命”。与他的所有小说中的整体思想一脉相承。
“这湖真像你!想说很多话却不能说。虽然能映出月亮和云朵,但自己什么都看不见,湖水在沉睡。”
“湖水好可怜啊!湖水心中有各种各样的情感互相交融,可是谁都不了解它。人们以为那只是积存的水,但是呀,湖水是醒着的。”
在阅读过程中,屡次被川端康成超高超的联想能力、情境再现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所震撼。
总体而言,这本书以盲聋哑儿童及其家人、盲聋哑儿童的教育为素材,体现了一名大作家的社会关切与责任感,微妙的情感、人与人之间交流的美好,教师与学生心与心的相通,都打动了我们。这本书不仅适合题材相关的家长、儿童、教师,更适合我们每一个人。毕竟对着电脑刷着手机的时代,很少再有人去感慨湖水的情感,关怀一只金翅雀的生命。至少我感慨要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让他对生命和他人有体谅、有温暖。假如在火车上遇到了花子这样无法控制地乱叫的孩子,多一丝宽容、多一点帮助,这算是一点额外的收获吧。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