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阅读过契诃夫的《第六病室》,对于巴金的《春》和《家》也非常喜欢。这本书很贴近我,因为它从某种层面上反映了社会上的一些小问题。虽然这些问题并不是国家大事,但却能通过小见大的方式理性审视。值得一提的是,《第六病室》是以第一人称的角度呈现给读者的,这使我更加能够深入了解巴金在创作这本书时的背景。
巴金在1945年以日记的形式创作了这本书。当时正值四十年代,社会动荡不安,这种社会环境使得像巴金这样的作家不得不改变创作思维模式。由于时局的特殊性,巴金开始关注小人物之间的生活状态。因此,《第六病室》确实实实在在地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缩影”。
当人们想起医院时,总会不由自主地想到疾病、呻吟、痛苦和死亡。主人公来到这所价格便宜的医院进行胆囊切除手术,每天只需支付30元住宿费对他来说非常划算。他希望通过这个机会了解医院里发生的大小事情。在这其中,有11床的病人饱受无人尊重和人们唾弃之苦。没有钱也没有亲人,还有医生对病人的冷漠态度,以及家庭与病人之间的关系和病人之间的关系。
例如,11床的病人是因为公事受伤,但公司却没有给予他任何赔偿。他痛苦不堪,临死之前想以40元钱换取老张的照顾,但老张却对这40元并不心动。在无法确定11床是否真正死亡时,第九床一会儿喊着“林小姐!林小姐!”一会儿又说“十一床已经走了”。第九床的脸上充满了喜悦和兴奋。当我阅读到这里时,心情犹如五味杂陈。人在临终时竟然嘲笑和歧视11号床,这种冷漠的人际关系真是多么可怕。更令人愤慨的是,老郑拿着一张纸条,高高举起,狠狠地拍向那个已经去世的病人的胸膛。即使人已经死了,他也不得安宁。
对于第八床和第九床的病人来说,他们无视他人的痛苦,反而以他人的痛苦为乐。当我读到这一部分时,真的感到头皮发麻。这又是一种怎样的人情冷暖啊,医院生活是多么凄凉。
然而,杨木华的出现给这本书带来了一丝光亮。她就像病人的天使一样出现在第四病房。她圣洁、热情、豪放、坦率而善良。她总是能够鼓励病人。比如,在我做大手术时,她一直在安慰我,让我不再害怕。也许对于某些人来说,个体生命真的如同草芥般微不足道,但仍然会有人希望真正去拯救他的命运。与此同时,第六床也非常正直,尽管身患疾病,但他仍然怀有一颗善良的心。当他目睹其他病人受到不公平待遇时,他会挺身而出,维护正义。然而,最终他仍然无法逃离疾病恶魔的魔爪,被迫走向死亡之路。
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巴金通过医生去拯救病人的故事,更是巴金通过自己的文字在拯救当时的人们。这本书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乱和黑暗,巴金渴望表达对美好的追求。他记录了很多小人物的故事,并真实地传递了其中的理念。因此,我真的很喜欢巴金的书,因为它们很真实、真切。读完后依然回味无穷,思考着这本书想要传达给我们的是什么,它反映了当时的现状,以及人们在什么样的社会背景下生活。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