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春期的时候,我痴迷于台湾言情小说,沉浸在粉色梦幻泡泡中,但当我长大成人,面对现实的生活,我变得疲惫和麻木。我曾经被玄幻小说中主人公跌宕起伏的命运所牵动,也被乡土文学中真实和质朴的描绘所打动。现在,当我花了一天的时间读完好友皑皑的首部小说集《呐喊学社》时,我深深地共鸣着作者所说的“人生只有一次,时而幸运,时常犯错。无论如何,都将独自面对”。
我们不需要真的成为流浪汉,在垃圾桶里找食物,也不需要在桥洞下露宿。我们都是漂泊者,漂泊在这个世界中。
《呐喊学社》这个同名故事描述了爱与救赎。杨木因为没有处理好事业和家庭的平衡,导致妻子患上抑郁症并自杀。杨木和失去母亲后对父亲怀有仇恨并放逐自己的杨浩,以及深爱着杨木但又不忍看到杨浩自毁的曾琴,都是城市中不被人关注的漂泊者。当曾琴像一束光照入杨木灰暗的生活中时,杨木从中获得力量,愿意直面过去带给他无尽恐惧的深渊,他不再是一个无根的漂浮物。杨木离家出走的儿子杨浩常常饮酒放纵自己,但在周围人遇到危险时挺身而出,为自己深爱的曾琴重拾生活的希望,并最终创办呐喊学社,传递救赎的力量,拯救其他漂泊的灵魂。
呐喊学社和曾琴就像是一个乌托邦,让那些渴望被拯救的迷茫灵魂能够在这个乌托邦中找到安宁,感受与世界的联系。也许在现实生活中,能走进这个乌托邦的人是少之又少,但是在乌托邦的背后,作者以爱为基调,对每个灵魂都充满了包容和接纳,让我们感受到片刻被看见和被理解的温暖。
毕竟,我们都曾迷失过。
在所有故事中,《名媛》最打动我。淳朴向上的晓蕊从南方的边陲来到北京打拼,拒绝了富豪的包养,相信自己的努力能创造出一番新天地,但在感情中却找不到归宿。优雅美丽的名媛莱娜在上流社会中穿梭,以美貌作为资本,与男人们的纷纷扰扰中游走,但也无法逃避寂寞和迷茫。晓蕊和莱娜的世界就像是两条平行线,最终却因为欲望的交汇点而相交。
也许这是因为我是一个生活在都市的女性读者,当作者将都市男女的欲望真实而赤裸地展现在眼前时,我几度感到哽咽。对物质的追求,对上升的渴望,对是否应该游走在边缘的矛盾和动摇,这些不正是我们生活在都市中经历过或正在经历的吗?
都市就像一台高速运转的精密机器,每个人都是机器中精心打磨的一个零件。这些被都市激发起来的欲望使人们远离生命的真实和真正的自我,变得扭曲和丑陋。都市中有成千上万的晓蕊,相信努力就会有回报;也有成千上万的莱娜,希望用美貌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程度地变现自己。拥有美貌的女孩把自己当作商品摆在货架上,企图在商品过期之前卖出最好的价格。然而,如果女孩们都把自己当作商品,又怎么能获得真正的尊重和爱?女孩们终会明白,被时代和资本塑造出来的暂时美貌最终会被时代和资本所抛弃。就像莱娜勇敢地揭下自己精心设计的外在包装一样,这也许是对自己最大的尊重。
被欲望渗透的生活常常让我思考:是人出现了问题还是社会出现了问题?《七秒》是我读到的最后一个故事,作者以一个更高级的宇宙文明的视角,与人类一起探讨了爱与和平,探讨了真善美。在这个满载人类欲望的冰冷社会机器中停滞的七秒内,没有发生任何灾难。作者用这个精妙的短篇作品让读者思考:人类社会一直将暴力、对抗、战争、掠夺作为行为准则,真的能够帮助我们进步吗?那些看似柔弱但更富有宽容、妥协、克制和同情能力的女性,真的没有力量吗?
我认为,直面自己,清醒地看待自己是一件需要巨大勇气的事情。我们必须直面世界上所有的真实和阴暗面,揭开自己有意或无意回避的创伤,唤醒内心沉睡的孩子,果断地拒绝各种诱惑,深刻地认识到生命的希望只能寄托在自己身上。《面试》的叙述者讲述了自己与四个女孩之间的爱情故事,但这个故事不仅仅是关于爱情。爱让人们更清楚地看到自己内心的贪嗔痴,爱让看似毫无关系的个体之间的能量神奇地融合在一起。在当下的时代,能够愿意在亲密关系中剖析自己内心的自私和阴暗,感受伴侣的脆弱和不堪,已经是很难得的了。而在《第三类接触》中,苏箫最终遵循自己的内心,做出了违背世俗观念的选择,与在特殊时刻和特殊心境下偶遇的女孩一起,追逐生命的自由。
真实通常能直击人心。不管真实是明媚积极的,还是阴暗沉郁的,人们能够用文字表达出来,能够进入你的内心,能够让你感受到片刻的被看见和被理解,这已经足够了。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经常向作者提到一个词:“真实”。不管是科幻故事中虚构的背景,悬疑故事中惊艳的反转,还是关于年代、女性、情感等故事,作者用丰富的题材、深入的思考、真诚的情感和细腻的笔触,以严谨的结构和冷静的文字将人在困境中的困惑和挣扎展现在读者面前,将复杂而深奥的人性解析给我们看,将流淌在每个人血液中的欲望和脆弱如此赤裸地展示出来,这对我们来说是一种鼓舞。用脆弱的力量拥抱脆弱,用破碎温暖破碎,也许这才是真实生活中最动人的安慰。
我和作者是多年的好友,我们经常聊起关于生活、真实、欲望和自由的话题。他似乎一直在与世俗观念对抗:放弃了高薪的工作和行业的积累,摆脱了虚伪和伪善;选择从零开始专注于写作,追求完全的自由。如今,他将多年来跨行业的经验、生活经历和对生命的思考凝聚在《呐喊学社》这本书中,赋予每个角色生动的生命,向我们述说了生命中最基本的情感:爱和恐惧。他以爱为基调,坦率地表达了人类因恐惧产生的仇恨、欲望、嫉妒等情感,就像一只有力的臂膀撕裂了每个人蒙在身上的虚假面具,直面自己的脆弱和不堪。而这种力量实际上来自于每个人内心的发掘。
在阅读过程中,我经常会遇到一些熟悉的名字(在写作过程中,作者选择使用了一些共同朋友的名字),这让我不禁微笑。我们好像是在其他人的故事中做旁观者,但内心深处却很清楚,这些故事都属于我们自己的鲜活生活。
感谢作者,让我们变得更加勇敢地面对真实的自己。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