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阅读杨绛先生的《我们仨》和钱钟书先生的《围城》让我充满了新的感悟。我发现与高三寒假初读时的“混沌”相比,现在我读到的是更加深刻的人生意义。
《围城》的故事背景是抗战初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动乱年代。主人公方鸿渐是个风度翩翩的初代“海归”留学生,同时也是个买假文凭的“小混子”。他从德国回国后先后在三闾大学任教,然后去报馆谋事。在失业和晋升之间反复徘徊,同时卷入了几位才女之间的感情纠葛。随后,他接受了不情愿的婚姻,婚后的生活充满了琐事和抱怨。无论是城里还是城外,在求而不得和得而不满之间,方鸿渐经历了多少笑话和悲凉。
钱钟书先生的学识渊博,中文造诣登峰造极。他的行文游刃有余,让人读起来感叹不已,同时又没有一点强调技巧的意味。他的作品常读常新,老少皆宜。通过深入细致的描写,无论你学识渊博还是浅薄,都能够读得来。他可谓是文学界的大家。回想起高中时读韩寒的《三重门》,我模仿了钱钟书的风格,受到了不少人的赞叹。但是读完钱钟书的作品后,我才知道自己仍然千里之外。小说中的句句精品频现,不仅仅是中文文字的美感,同时也承载着深刻的哲学思想。
以我的年纪再读《围城》,除了再次欣赏钱钟书先生的卓越才华,也意识到了人生的无奈和辛酸。正如杨绛先生所说:“包含对人生的讽刺和感伤,深于一切语言、一切啼笑”,《围城》令人心生共鸣。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