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作者在文中分享了自己对于历史墓葬制度的深入研究和整理的心得体会。通过参观河南的二里头、半坡、殷墟等地的古墓,以及良渚、马王堆、龟山等地的墓地,作者总结了不同历史时期墓葬制度的演变过程。
作者首先提到了二里头时期墓地与生活区域相互融合的情况,而良渚时期墓地和生活区则分开,史前时代已经有了祭祀活动的习惯。进入殷商时期,墓葬方式开始发生改变,腰坑葬狗成为一种特殊的葬礼仪式,并出现了与生活区结合的墓地建筑,墓主人被当作活人一样对待,还有特殊的寝制度和食物供奉。到了战国和汉代时期,道教的兴起促使马王堆和汉墓中出现了与天地人有关的题材,墓主人能够升天,墓室的规模和结构开始演变,类似生活住宅,并在东汉时期达到巅峰,同时还出现了神道制度和石像生产。每座皇陵还设立了郡县,为皇陵提供日常开支。
进入魏晋时期,社会财富减少,曹操开创盗墓的职业,曹丕进行了丧葬制度的改革,实行“简葬”。经历了一段民族融合和交流时期后,唐朝重新统一,墓葬制度在东汉的基础上加强了地面建筑的建设,墓地成为重要的祭祀和扫墓场所。
宋朝与唐朝的墓葬形制基本一致,但规模有所减小,与佛教兴盛有关,每座皇陵都会建立寺庙。明清时期,地下建筑大大减小,由宝鼎代替,墓地地面建筑原本设置在生活区的祭祀场所也被搬到墓地地面建筑中。
通过阅读这本小册子,作者感觉自己的思路变得非常清晰,对于历史墓葬制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作者由衷地感谢杨宽老师的贡献。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