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战争片在拍摄到取得胜利之后,常常采用喜剧的收尾方式。然而,《西线归来》却描写了战争的悲剧延续。在电影《敦刻尔克》中,基里安·墨菲饰演的角色在成功获救后依然无法从阴影中摆脱,更因为不慎杀死了另一个年轻人而备受痛苦,悲剧从未停止,就像原子弹爆炸后无孔不入的辐射。《哥斯拉》在某种程度上展现了这种悲剧的转变形态。远离宏大叙事的小人物视角如今已经司空见惯。连主旋律电影《狙击手》也选择了同样的角度(尽管有点夸张)。然而,这些创作虽然已有近百年历史,但在现实中却并未成为常规认知。即便是“以巴”或“巴以”这样的问题仍然争议不断。如果对群像进行细致的描绘,那么对共同体的分析就会更加彻底。这种效果与普里莫·莱维的《被淹没和被拯救的》相似,即从整体中揭示出一个个体的细节。阅读后记时,我读到了一些非常熟悉的情节。例如,1931年,雷马克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却遭到了“德意志军官团”的抗议,认为他的小说嘲笑了德国的强大军队。此外,在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德国禁止了一百三十多名作家的作品,并公开焚烧了这些书籍,雷马克的《西线无战事》和《西线归来》也在其中。他们的理由是“雷马克在文学上背叛了我们在一战中浴血奋战的巨人”。当我阅读这些历史时,许多旧时光不断浮现在我脑海中,令人叹为观止。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