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本哲学小册子中,作者探讨了从规训社会向功绩社会转型的一种陷阱,即人们必须超越自身的问题。作者指出,在这种自我剥削的形式中,人们被迫成为一个永远无法达到的理想自我的囚徒,导致人们变得越来越消沉和疲惫。作者将这种现象与“成为更好的自己”的叙事联系起来,认为这种叙事实际上暗示了当下的自我不够好,永远是失败者。
作者进一步指出,“成为更好的自己”既具有新自由主义又具有社会达尔文主义的特征。这种叙事要求人们不断向上跃升和自我奋斗,将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放大,忽略了先天因素和社会因素的约束。虽然在社会经济上升期和个人潜力期,这种叙事可能是有效的,但一旦社会和个人失去原有的动能进入瓶颈期,这种叙事就会引发倦怠和抑郁。
作者引用了韩炳哲的观点,认为倦怠综合症和抑郁症是功绩社会的“流行病”。这两种病都具有自我攻击的特征,病人对自身施加暴力,将自我形成的暴力取代了他人的暴力,后者具有更大的破坏力。由于受害者活在一种虚假的自由中,这种暴力变成了一种自我攻击。作者通过自身的经历,描述了在一份无聊的工作中被功绩社会叙事所困扰的压力和焦虑。
此外,作者还指出,在资本主义的逻辑下,为了提高效率,资本主义将他者剥削变成了自我剥削。自我剥削伴随着一种自由的感觉。资本家和当权者则在个人危机出现之后完美隐身,这是功绩社会中的一种阴谋和系统性暴力。然而,所有的痛苦几乎都由个人承担。自我剥削难以被察觉、抵抗或革命的原因在于,受害人内化了自我剥削的逻辑,既是受害者也是加害者。而真正创造这套规则的人却很好地隐藏起来。
作者还谈到了工作和休息时间的不断融合,以及移动劳动营的存在。随着笔记本电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工作已经随时随地成为可能。
最后,作者提出了一些出路,包括对功绩和功绩主体的去魅和去崇拜,接受人生的局限性,接受负面情绪的出现,保持深度的注意力和思考,保持好睡眠,保持深度无聊,将生命用于享受美的事物,对他人施善。
总之,这本小册子深入思考了功绩社会的问题,探讨了个人在其中所面临的压力和困境,并提出了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