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三观”这个词进入大众视野以来,它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口中。人们认为,在恋爱中,找一个三观正的人是关键,因为浪漫和细节只是调味品,人品才是关键。但问题是,我们都要求三观要正,但什么样的三观才算是“正”呢?所谓三观的形成,和一个人的生理构造、文化背景、家庭环境等都有关系。虽然人与人之间的三观可能有差异,但很难评判哪个对哪个错,哪个优哪个不优。通常所说的“三观正”,实际上是指一个人的行为举止,是否遵守社会边界,是否符合人生常识。
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学校可能在教授各种课程的同时,对“三观课”这门课的教育确实有所欠缺。因此,我推荐了一本关于“三观教育”的书,书名叫做《常识课》。这本书的作者是杜骏飞教授,他是南京大学的教授,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人文学者的社会责任感。他的在线公益人文课程“杜课”帮助了许多人走出困境。
《常识课》这本书可以被称为一门成人的“价值观”基础课,它能为我们的人生指点迷航。书中有许多关于恋爱、孤独、阅读、遗忘、交友以及死亡等课程,这些都是人生中重要的方面。
在恋爱课上,杜老师提到了恋爱中相处模式的问题。他认为,没有确切的答案,只要两个人对爱情的认知一致,互相依赖或单方面依附的爱都可以被认可。他认为理想的恋爱是一棵树爱上另一棵树,意味着每个人在恋爱中都应该保持自己的独立和价值。
在孤独课上,杜老师介绍了孤独的美好一面。尽管人类是合群的生物,但孤独并非完全可怕。他提到了独处时与自己的心灵相聚的时刻,心静下来,与自己交流,与古人、与神祇、与自然共舞。独处可以滋养自我,并让我们享受孤独中的美。
在阅读课上,杜老师讲述了读书对人们精神世界的滋养和陶冶的重要性。他认为读书的价值不仅仅是功利意义上的,更重要的是对灵魂深度的增加和生命丰盈的体验。
在遗忘课上,杜老师讲述了遗忘和记忆的关系。他提到,忘记和记住都是一种能力。只有忘记该忘记的,才能记住该记住的。遗忘可以帮助我们免除抑郁,重新获得积极的因素。
在交友课上,杜老师指出,一个人通过社会交往来建构自我。他认为,一个人不需要过多的朋友,真正让人自豪的是拥有老朋友。老朋友不仅证明了一个人交友的眼光,也证明了一个人的长情。
在死亡课上,杜老师认为,死亡是人生中最重要的话题之一,不能回避。他提到生命本身就是需要死亡的,而且我们对生命的了解都有限,何必害怕死后会发生什么呢?他呼吁我们要积极面对死亡,并且在人生的最后一刻回忆美好和为美好事物而努力。
总之,杜骏飞教授的《常识课》给我们上了一门满分的“三观教育课”,但它并不是绝对的真理,也不是我们人生的唯一答案。人生如逆旅,我们需要一边行走,一边探索,一边成长。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