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这本书后,我对于万事万物的评判有了更多的思考。传统的中国文化教导我们世间事物可以分为善恶、好坏,要做好人、行善事。然而,这种二元认知让我们对世界缺乏多元的视角,缺少客观清醒的认识。书中通过讲述历史人物的生活经历,揭示了多元化的标准与思维的重要性。
舒亶长期以来以极为负面的形象出现在历史记载和民间故事中。然而,书中并没有简单地描述他的事迹,而是从另一个角度去解读他的动机和目的。我们不能仅仅从结果来推导一个人的动机,需要考虑当时的政治环境、个人的官职地位以及历史上的行为来做出综合判断。
舒亶作为一名御史,他整苏轼的动机肯定不是为了钱财,也许是为了权力,但更可能是基于他对于新政的理想和对于振兴大宋的期望。通过舒亶一生中的其他事例可以发现,他勇于为大宋的利益去辩护,甚至在与其被恩人张商英关系紧密的情况下,也敢于弹劾他。舒亶的思想可能真的是以新政、江山社稷是否有利为衡量标准,他会坚决赞同和支持一切对大宋有利的事情,而会对他认为不利的人和事进行清除。
然而,舒亶和其他许多与他类似的新党人用了二元的思维和方式去实现他们认为正确和高尚的事情,结果却弄巧成拙,名垂青史也无望。他们的初衷与结果背道而驰,这让我深思。如果他们知道后世会如此评价他们,或许他们会选择更温和的方式去实现他们的理想。我们应该从前人犯的错中吸取教训,尽量避免重蹈覆辙。这本书为我们展示了历史人物的另外一面,同时也为我们的思考提供了方向,让我们自行去探索。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